2022年2月,國家癌癥中心發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國癌癥統計數據,研讀這份統計數據報告,總結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特點,值得大家關注:
一、“窮癌”有所下降,“富癌”不斷上升,兩者并存,防控難度大。
1、我國傳統高發而且預后較差的所謂“窮癌”比如食管癌 、胃癌、肝癌等,發病率有所下降或保持穩定,死亡率也逐年降低,這是可喜的一面,說明近些年來我們的癌癥綜合防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宮頸癌卻是個例外,無論是發病率還是死亡率都仍呈現上升趨勢。我國一直是宮頸癌高發,隨著衛生和經濟條件的改善,加上宮頸癌篩查的不斷普及,按理來說宮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應該要持續下降。
而這份最新的數據居然仍呈上升態勢,原因值得探討。個人分析原因,之前宮頸癌高發區隨著衛生和經濟條件的改善,宮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都確實下降了,但在全國,由于性行為傳播等原因而導致的HPV感染率并不低,而HPV疫苗接種率和宮頸癌篩查率仍偏低。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3、以前在我國低發而發達國家高發的所謂“富癌”,比如結直腸癌、乳腺癌、甲狀腺癌、前列腺癌等,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這些腫瘤的發病則呈現持續上升趨勢,這個很好理解,這些癌癥的發病跟現代式“富貴”生活方式有相當的關系,特別是肥胖、久坐缺乏運動、精神壓力大等。
4、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處在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過渡期,相應地,我國的癌癥發病譜也是發達國家癌譜和發展中國家癌譜并存,也即所謂的“窮癌”和“富癌”并存,原有的“窮癌”有所下降但并不明顯 ,仍舊居相對較高位,而“富癌”不斷上升,直追發達國家,這種并存的局面可以說導致我國的癌癥防治難度巨大。
二、男女癌癥發病“不平等”,男人更容易得癌,而且預后也比女性更差。
1、總體上不管是發病還是死亡,男性都要高于女性,個人分析原因,一方面可能男性比女性有更多的不良嗜好不良習慣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女性高發癌癥比如乳腺癌、甲狀腺癌等,預后相對更好,再者可能可能跟男性的Y染色體的某種機制有關。
2、肺癌仍是第一大癌癥,發病前五位依次為肺癌、結直腸癌、胃癌、肝癌、乳腺癌。男性發病首位的癌癥仍是肺癌,但女性乳腺癌已超過肺癌居第一位,成為女性第一大癌癥。男性依次為肺癌、肝癌、胃癌、結直腸癌、食管癌;女性為乳腺癌、肺癌、甲狀腺癌、結直腸癌、子宮頸癌。
3、死亡前三位,無論是總的還是男性、女性都是肺癌、肝癌和胃癌。總人群的死亡前五位依次為肺癌、肝癌、胃癌、結直腸癌、食管癌;男性依次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結直腸癌;女性依次為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結直腸癌。
4、所有癌種的死亡率均是男性高于女性,但膽囊癌和甲狀腺癌例外,這兩種癌癥死亡率女性高于男性。
三、60歲以上老年人要特別提高警惕,這一人群是最容易罹患癌癥的人群也是癌癥死亡率最高的人群。但年輕人也不要掉以輕心。
發病率:0-19歲和60歲以上人群,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而中間的15-59歲之間人群的發病率女性高于男性;男女新發病高峰年齡均在60-79歲之間。
死亡率:0-14歲和60歲以上人群,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而中間的15-59歲之間人群的死亡率女性高于男性;男女死亡率最高均在60-79歲。
四、城里人更容易得癌癥,農村死亡率更高,但城鄉差異逐漸縮小。
1、發病率總體上仍是城市高于農村,但具體癌種有所差別: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前列腺癌發病率城市高于農村,而胃癌、肝癌、宮頸癌、食管癌發病率農村高于城市。顯然這和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相關,前者是所謂“富癌”,后者是所謂“窮癌”。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農村癌癥發病情況將會不斷趨向城市,就像我國總體的癌癥發病情況也在不斷趨向發達國家。
2、死亡率則反過來,總體上農村高于城市,這也很好理解,農村在衛生和經濟社會發展、醫療條件等各方面都不如城市,癌癥晚期病例更多,治療的及時性和規范性也不如城市。不過由于 肺癌、結直腸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發病率明顯高于農村,城市癌癥死亡總體上反而高于農村,農村癌癥死亡率高于城市的主要是肝癌、胃癌、食管癌、宮頸癌等所謂“窮癌”。
預防+早篩+治療,三管齊下:
一級預防:大力控煙,注意肥胖問題和生活方式的管理。
二級預防:大力擴大相關腫瘤的篩查及早診早治覆蓋面。
三級預防:大力推進腫瘤規范化診治,指南推廣和質控。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