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 “癌癥是否會遺傳” 的討論聲過后,又有研究表明:腫瘤患者的預后差異,或與性別有關。
也就是說,男女病患確診同一種癌癥,雙方的生存質量與生存周期可能一開始就已經被注定。
據GLOBOCAN 在2020年公布的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數據來看,每年有1930萬例新發癌癥病例,而癌癥的死亡人數是1000萬例左右。
在這些龐大的數字下,男性的新發癌癥病例及死亡人數分別為1010萬例和550萬例;女性則分別為920萬和440萬。
性別差異,不僅體現在以上這組數據。體力、思維、情緒特征、追求偏好,甚至免疫系統,都會因性別而異。
為了繼續細化性別差異與癌癥預后的關系,研究員們又以肺癌、胃癌、肝癌、胰腺癌、結直腸癌、食道癌、腎癌以及膀胱癌為參考數據,進行分析研究。
Cancer
研究再一次表明,男性的癌癥生存率比女性低!M0(非轉移患者)女性患者的五年生存率達到67.6%,男性則是66.8%;而M1(轉移狀態)女性患者五年的生存率達8.07%,男性又為6.46%。
同時,女性在結直腸癌、肝癌、肺癌、胰腺癌、腎癌中的生存率亦更高;而男性在膀胱癌中,生存率更高;除此以外,食道癌與胃癌的性別預后差異,相差不大。
那么,為什么男女確診癌癥,預后結果卻大不相同?正如開篇所說,性別帶來的差異,早在情緒特征、行為心理學、激素水平等方面顯現。而癌癥病情的發展與糾治,其實也與這些因素有關。
粗心、掩飾,不可取
男性平時在生活中豪邁、外放的性格,在遵循醫囑上亦會體現。對于醫生再三關照的叮囑,女性患者更容易聽得進、并且照做。
甚至有一部分患者,只要身體一有風吹草動,便會立即聯系主治醫生。而男性卻顯得稍微大大咧咧一些,一旦病情有些好轉,忘乎所以的情況便很容易發生。
同時,女性也更愛與人交談傾訴;相反,男性則是習慣性掩飾自己的心緒,好壞都悶在心里邊。
這里需要提醒的是:盲目粗心不可取,習慣性掩飾更會將身體的能量消耗殆盡。別讓好不容易好轉的身體又離你而去!
“英雄氣概”,不可取
我們在面診的時候,會更加注重對男性病患的“刨根問底”。那是因為男性易在潛意識里,忽略自己的身體情況,把事實說的更加輕描淡寫。
這些看似無所謂的態度,關鍵時刻,并不會給予幫助!反而還會耽誤病情的診斷!因此,男性需要更加愿意向醫生溝通自己目前的身體狀況,以往的病史,等等。
逃避“嘮叨”,不可取
生活中,丈夫生了病,最著急的莫過于自己的妻子。很多時候都會上演:皇帝不急太監急的戲碼。此時,大多數男性都會嫌棄自己妻子太過于嘮叨,而不把對方的關心和在意當一回事。這樣一來一回,對病癥的康復也沒有多少好處。
正確有益的做法應當是:丈夫需要理解妻子的考慮,知道她的嘮叨是為了你好,改善一些不良習慣。而妻子也不必把問題追的那么緊迫,放下一些無謂的嘮叨,同時,也需要雙方學會有效的溝通表達。
最后,有關癌癥特異性生存率的研究,僅基于全球最普遍的幾大癌癥數據,亦是為今后更精準有效的治療,提供具有研究性、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它并不能作為一份說明男性或女性確診某癌癥之后,預后就會不樂觀的報告。想要獲得康復門票,打敗癌魔,依然得從自身做起!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