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師傅(化名)50多歲了,大約在1個月前出現了尿頻、尿痛的癥狀,但他并沒有當回事,因為他已經有10余年的腎結石,再加上年紀大了后還有前列腺炎。
在出現癥狀時他自然而然地認為是這兩個疾病引起,然而隨著時間的延長他發現自己身上的癥狀越來越嚴重,每天晚上都要起夜好多次,到后面甚至排不出尿來。這才讓他引起重視去醫院檢查,經檢查發現劉師傅體內存在尿道結石、右腎結石以及左腎腫瘤,需要盡快進行手術治療。
不過是小小的腎結石,竟然會發展成癌癥?相信這是很多人難以接受的,難道腎結石最終的結果就是癌癥嗎?
一、查出腎結石,離腎癌究竟有多遠?
腎結石是指腎臟內存在的“石頭”,是由于尿液內的鈣質、草酸鹽、尿酸等濃度過高時,在腎臟內堆積、變硬后形成的物質。
目前國內腎結石發病率約1.61%-20.54%,發病率越來越高,難道這么多腎結石患者他們都會得腎癌嗎?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中心負責人曹洋教授表示,目前沒有直接的證據表明腎結石會誘發腎癌。但臨床上有部分患者會存在腎盂多發結石合并腎癌,這可能是在提示腎結石會反復給腎臟帶來慢性刺激,可能會導致腎細胞癌變。
不少人在日常發現腎結石后,覺得不是什么大毛病,完全對其置之不理。該處理卻不處理的腎結石,還有這些危害。
1、腎積水
當體內存在結石時會導致泌尿系統梗阻,容易讓尿液回流或積聚在腎臟內,繼而會誘發腎積水出現,導致腎臟壓力增加、功能減退等。
2、感染
腎結石還可能會引起泌尿系統感染,表現為尿頻、尿急以及尿痛等癥狀,部分患者還會出現高燒寒顫癥狀。
3、腎衰
結石在腎臟內長期對腎臟刺激、壓迫,可能會誘發腎臟萎縮、腎功能受損等,發展到后期可能會演變成尿毒癥。
在查出腎結石之后,一定要積極進行治療或隨訪,切不可對其置之不理。除了腎結石以外,還有一些看似很小的病,也需要及時進行處理。
二、這些小病也要及時處理,當心癌變
1、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本身息肉就是腸癌的癌前病變,而這種息肉50%概率傳給下一代,癌變概率幾乎是100%。對于明確家族內有遺傳性消化道息肉的患者,一定要及早進行篩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2、交界痣
交界痣是指位于表皮和真皮交界處的痣,這類痣一般表面光滑、小而扁平,顏色為褐色或黑色,在手掌、足底、口唇等部位較為常見。交界痣多會生長在易于摩擦的部位,相較于其他的痣癌變風險更高。
3、食管粘膜白斑
食管粘膜白斑是指食管黏膜過度角化后出現的白斑,屬于癌前病變的一種,該癥多見于40歲以上男性身上,一旦發現建議要定期進行復查,發現白斑出現異常擴大、粗糙時,要及時進行處理。
4、慢性萎縮性胃炎
慢性萎縮性胃炎屬于慢性胃炎的一種,該病的癌變率為0.5~1%。在伴有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時,癌變風險更高。
話說回來,患上腎結石可不是個什么“美妙”的體驗,會讓人感受到“多么痛的領悟”,想要預防腎結石要少吃這些食物。
三、不想被腎結石盯上,這些食物要控制
1、草酸含量高的食物
草酸大量堆積是誘發結石的重要誘因之一,日常要注意少吃草酸含量高等食物。
2、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肉類食物尤其是肥肉內含有的脂肪含量較高,大量攝入會導致腸道內可結合的鈣質減少,增加了草酸鹽的吸收,容易加速腎結石的發生。
3、糖分含量高的食物
糖是我們身體內重要的養分之一,但大量的攝入糖分,不僅會增加肥胖的風險,還可能會導致尿鈣排泄增加,繼而增加尿路結石的風險。
4、嘌呤含量高的食物
嘌呤在人體內的最終代謝物,其實是尿酸,而尿酸又會促進尿液內的草酸鹽沉積,進而增加結石發生的風險。動物內臟、海鮮、花生、濃肉湯等食物內含有的嘌呤含量較為豐富,建議少吃。
小艾再次提醒,在生活中一定不能小看“小病”,對于任何疾病都要有足夠的重視,不要等到小病拖成大病了才后悔,很可能為時已晚。
參考資料:
[1]《【話腫瘤】反復腎結石會變腎癌嗎?》.廣州中醫藥大學一附院.2020-08-14
[2]《當心!這6種常見食物多吃會得腎結石》.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2015-11-04
[3]《腎結石不及時處理,會有嚴重并發癥,第4個會致命!》.云南結石病醫院在線服務.2021-12-25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