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縮性胃炎是胃炎的一種類型,是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復損害導致固有腺體的減少,伴有黏膜和腺體萎縮的慢性胃部疾病。需要注意的是,慢性萎縮性胃炎是胃癌的重要危險因素,所以一旦確診一定要積極治療,降低癌變風險。
大多數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患者其實沒有明顯的癥狀,有癥狀的話可表現為中上腹不適,比如鈍痛、飽脹、灼燒感等,也可有消化不良的表現,比如食欲不振、打嗝、泛酸、惡心等。有時手輕按上腹時,會出現壓痛。惡性貧血者常有頭暈頭痛、耳鳴、全身衰弱、疲軟、心慌,可出現明顯的厭食、體重下降等。
慢性萎縮性胃炎向胃癌的發展與轉化是一個多步驟的過程,要經歷從慢性萎縮性胃炎-胃粘膜腸上皮化生-胃粘膜不典型增生-胃癌的步驟,所以,若是患了慢性萎縮性胃炎也不要過度擔心,不良情緒會影響胃腸健康。
而且萎縮性胃炎多數是可以逆轉的。所以,慢性萎縮性胃炎若發現得早,并及時積極治療,是可以轉變成淺表性胃炎的,是可以恢復的。
萎縮性胃炎的癌變風險,跟發病的部位有關。比如胃竇部的萎縮或者是腸化生,癌變的風險相對較低。而胃體和胃底部位的病變,如果發展到嚴重的程度,那么癌變的風險就會大大增加。臨床上,萎縮性胃炎發展成為胃癌,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
有的醫生對萎縮性胃炎患者進行長達五年的隨訪,發展成為胃癌的幾率不超過5%。所以,即便是被診斷為萎縮性胃炎,也不見得就一定會癌變,還要看病情的程度以及發病位置,同時,下一步采取的治療和護理措施,對于疾病是否會繼續進展也很重要。
大部分胃癌的癥狀,在早期相對比較隱蔽,往往不容易被人察覺。想要保護腸胃,預防胃癌,提早發現這些癥狀并及時治療,就是最有效的方法。早期胃癌出現的年齡,大多是45歲到50歲之間,因此,在45歲前做一次胃鏡檢查,看清楚自己胃部的健康狀況,是調理保護腸胃的關鍵。
同時,我們生活因素要進行改善。例如抽煙,喝酒,吃煙熏鹽腌食物等不良嗜好,會明顯對腸胃粘膜產生刺激,增加炎癥的風險,而炎癥作為癌癥的先天因素之一,想要預防癌癥,飲食生活方面的惡劣習慣盡早改正。
那么萎縮性胃炎就沒有治療的必要了么?當然不是!得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主動治療,就光拖著,那病情只能越來越重。尤其萎縮性胃炎這種“癌前疾病”,雖然最終癌變幾率不高,但一味拖延治療就會讓這個幾率不斷提高,到后來出現了腸化生和異型增生,那就非常危險了。
中醫將慢性萎縮性胃炎歸為中醫“痞證”“胃脘痛”“胃痞”等病的范疇,其病因病機多因外感、內傷、飲食不節等,導致機體內氣滯血瘀、寒邪客胃或濕熱內蘊,日久纏綿不愈損傷機體脾陽、腎陽所致;多數人因長期吃寒涼生冷食物致病,加之治療周期長,治療過程中誤用、濫用抗生素等藥物,損傷脾胃陽氣;
病情遷延不愈,故臨床辨證以脾腎陽虛證型者居多。我們要正確認識慢性萎縮性胃炎,了解腸化生,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腸化也并非不可逆轉的,通過中醫藥辨證施治,加之良好的自我調節,如情緒調節、飲食調節、起居調節等,很多是可以逆轉的。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