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每年新發現癌癥有近450萬人,大約70%-80%的病人發現時已是中晚期,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重視程度不夠,主動檢查得少,被動查出得多,那么在我國癌癥都是怎么發現的?主要通過四大途徑發現癌癥,診斷,治療。
發現癌癥的四大途徑:
1. 癌癥檢查 這種途徑目前是發現癌癥的最主要方法,多數病人自我身體不適,沒有重視,在家里買點藥對癥治療,感覺癥狀減輕,覺得無大礙,往往忽視疾病,實在挺不過去,才勉強到醫院就醫,結果耽誤了病情,去醫院檢查出癌癥,已是晚期。
2. 以病帶病 有些患者去醫院看其他病,一檢查不經意間卻發現了癌癥,如感冒去醫院看病,醫生建議拍胸片,發現肺內有陰影,進一步檢查確診為肺癌。
3. 常規體檢,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健康問題也越來越重視,做體檢的人逐年增加,會查出異常,進一步檢查發現癌癥,這種途徑能發現出一些早期癌癥,但檢出率較低,漏診率高,由于缺乏癌癥檢查項目,缺少專業醫生把關,有些早期癌癥變化容易被忽視,容易出現不認癥,漏診等問題。
4. 癌癥篩查,多用于癌癥高發人群,進行有組織,有目的的專項篩查,針對具體某種癌癥做專項檢查,這種檢查方法目標明確,針對性強,檢出率高。
自體無癥狀早期檢查,有很大爭議,主要是因為早期檢查的研究難度大,現有方法的準確度低,對被檢查者的好處有限,有人認為是沒病找病,矯枉過正,會給受檢者帶來不必要的心里壓力,經濟造成損失。有人認為是花錢買心安,沒有病可放心,有病早診斷早治療。
從醫學的角度說,以癥檢查容易出現嚴重問題,發現時多是晚期癌癥,治療效果差,而無任何異常去主動發現癌癥,早期病例居多,治愈率高。
目前針對具體某種癌癥的專門檢查,應有的相對比較多,雖有爭議,但還是科普一下,具體采用那種辦法,還需根據自己的年齡,身體狀態,經濟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去檢查,看病本無好壞之分,只有適不適合之理。
常見癌癥做什么檢查?
01、腦腫瘤,做頭顱CT。
02、咽部腫瘤,可做鼻咽鏡檢查、頭顱CT。
03、甲狀腺腫瘤,做甲狀腺B超檢查,針吸細胞學檢查。
04、乳腺腫瘤,做鉬靶片、針吸細胞學、彩超。
05、肺腫瘤,胸片、胸部CT、纖維支氣管鏡,胸水檢查、肺穿刺取活檢。
06、消化道食管、做食管鏡、胃鏡、結腸鏡、直腸鏡。
07、肝臟、胰腺腫瘤 做腹部B超、腹部CT、活檢。
08、泌尿系統腫瘤,可以做腹部CT,做膀胱鏡、輸尿管鏡。
09,婦科腫瘤 做婦科B超、宮腔鏡取活檢、宮頸涂片。
10, 血液系統腫瘤 骨穿,化驗室檢查。
一種叫腫瘤標記物的化驗檢查,對癌癥診斷有一定的參考作用,具有一定的特異性。
癌癥發病率越來越高,很多人“熱衷”于體檢,切不可一上來從頭查到尾,包羅萬千,且不說費用能否承受起,身體也不一定吃得消,也未必能查出癌癥,最終是勞民傷財。
初次檢查常選取常見的、無創的簡單檢查方法,懷疑有癌癥的跡象再進一步檢查,所謂高級檢查多有創傷,做起來相對痛苦,價格偏高,不建議過度應用。
最終確診癌癥唯一金標準只病理診斷,一切沒有病理的診斷都是浮云。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