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9日-30日,由重慶抗癌協會腫瘤精準治療專委會、重慶市醫藥生物技術腫瘤分子靶向治療專委會主辦,重慶市綦江區人民醫院、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承辦,重慶抗癌協會腫瘤精準治療專委會和重慶市醫藥生物技術協會腫瘤分子靶向治療專委會2022學術年會在重慶市綦江區召開。
本次學術年會聚焦腫瘤精準治療,涵蓋腫瘤靶向治療、免疫治療領域診治進展及規范化治療等內容,旨在推動腫瘤診療的規范與創新,促進我市腫瘤診療服務能力提升。
年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分為專委會年度工作會議與學術會議兩個環節。
7月29日下午,重慶抗癌協會腫瘤精準治療專委會和重慶市醫藥生物技術協會腫瘤分子靶向治療專委會年度工作會議召開。副主委馬惠文、李代蓉分別從對外交流、會員發展、學術會議開展等方面對專委會過去一年的工作進行總結,并對未來一年的工作計劃進行匯報。
羅治彬、仲召陽、楊常清、蔣明東、田福華、武昱、曾麗、梁國紅等多名委員進行討論交流,對專委會建設及發展獻言獻策,提出豐富學術活動形式、主動走進區縣、分片區舉辦活動、注重科研教學等建議。
主任委員王東林作工作會議總結。他表示,將繼續團結帶領廣大委員,立足于腫瘤診療服務能力提升,加強自身建設,豐富學會活動,進一步調整專委會工作計劃,更好地為廣大腫瘤患者提供先進及高水平的醫療服務。
7月30日,重慶抗癌協會腫瘤精準治療專委會和重慶市醫藥生物技術協會腫瘤分子靶向治療專委會學術會議召開,重慶市綦江區人民醫院腫瘤科主任楊常清主持。
王東林作為主任委員進行大會致辭。他對線上線下參會的委員、同道表示熱烈歡迎。他指出,腫瘤的精準治療、靶向治療進展日新月異,為廣大醫務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手段,為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專委會要進一步加強學術交流,促進學術繁榮與學科發展,規范診療行為,提升診療服務能力,推動腫瘤診療的規范與創新。
重慶抗癌協會秘書長匡毅致辭。他對會議的順利召開表示祝賀,對工作人員的付出表示感謝。他指出,在腫瘤診治進展突飛猛進的今天,醫務工作者更應該踐行個體化診療和規范化診療的原則,最大限度地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重慶市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秘書長鄭曉東致辭。他表示,重慶市醫藥生物技術協會將繼續秉持“綠色低碳”原則,落實“搭建產學研用平臺、培育與發展專家、組織科學研究與轉化應用、落實協會服務政府職能”四大任務,全力支持專委會開展學術、科普、技術推廣等活動,促進基礎研究的最新成果轉化為臨床應用。
重慶市綦江區人民醫院院長向世倫致辭。他表示,惡性腫瘤已經成為嚴重威脅人民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確保腫瘤患者得到及時、合理、有效的治療是全體醫務工作者奮斗的目標,綦江區作為重慶市的南大門,將繼續助力腫瘤防治共同體建設。
學術交流環節,由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馬惠文、陸軍特色醫學中心仲召陽、涪陵中心醫院周琪等多名專家主持。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李詠生作《結直腸癌的免疫治療進展》專題講座,圍繞“結直腸癌主要免疫治療生物標志物、MSI-H晚期結直腸癌一線、二線及以上免疫治療,結直腸癌新輔助免疫治療”等內容,對結直腸癌免疫治療相關進展進行全面梳理。
重慶市人民醫院羅治彬作《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研究進展2022》專題講座,介紹了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常見種類,并對膠質母細胞瘤、中樞神經細胞惡性淋巴瘤、顱內轉移瘤2022年ASCO最新研究進展進行詳細闡述。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楊鎮洲作《NSCLC腦轉移發生機制探索及診療平臺建設》專題報告,針對“肺癌腦轉移瘤研究理論基礎、發生發展機制、腦轉移臨床診療平臺的建設、肺癌腦轉移臨床治療策略優化等相關探索”進行講解,并對其研究團隊的科研成果作了精彩展示。
陸軍特色醫學中心李夢俠作《食管癌免疫治療進展》專題報告,介紹了放化療在食管癌圍手術期的地位和局限性,以及免疫治療在圍手術期食管癌治療中的理論基礎、臨床研究、免疫微環境及生物標志物等相關進展。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朱宇熹作《免疫治療相關不良反應》專題報告,針對免疫相關內分泌毒性如免疫性甲狀腺功能障礙、垂體炎、免疫治療相關糖尿病等臨床癥狀、發生時間、發生機制、診斷依據、治療原則及與臨床療效的相關性作詳細闡述。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李代蓉作《NSCLC少見靶點治療進展》專題報告,介紹了非小細胞肺癌中MET14外顯子跳躍突變、KRAS突變、ROS-1重排、ALK陽性等罕見突變的發生率、靶向藥物研究進展。
重慶松山醫院楊志祥作《三陰乳腺癌2022靶免治療進展》專題報告,對靶向免疫治療在早期三陰性乳腺癌新輔助治療及晚期三陰乳腺癌治療中臨床研究進展進行詳細闡述。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張濤作《結直腸癌腹主動脈旁淋巴結轉移的診療進展》專題報告,介紹了結直腸癌腹主動脈旁淋巴結的定義、分類、診斷及預后,講述了結直腸癌腹主動脈旁淋巴結手術治療價值相關探索。
重大附屬三峽中心醫院任必勇作《小細胞癌免疫治療》專題報告,詳細闡述了免疫治療在廣泛期小細胞癌中的相關研究進展。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謝啟超作《免疫治療耐藥策略及進展》專題報告,對免疫治療耐藥后換用其他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免疫聯合化療/放療/抗血管生成治療/其他雙免療法等治療模式進展進行全面梳理。
本次學術年會旨在廣納真知灼見、廣聚學術資源、廣交學術人才,并以此契機和平臺,為腫瘤防治尋求新思路,拓展新途徑,進一步推動重慶市乃至西部地區腫瘤診療服務能力的提升。
會場圖片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