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腫瘤是威脅人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消化道腫瘤的發病率也呈逐年遞增趨勢。手術切除是消化道腫瘤的常見治療方法,療效確切,但創傷大、恢復慢、費用高。
近年來,隨著內鏡技術的不斷發展,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消化內科在主任陳偉慶的帶領下,一直秉承著“持于創新精于技”的微創治療理念,成功開展多項內鏡下微創診療先進技術,讓不開刀也可以治療消化道腫瘤成為可能。
33歲的朱女士在半年前突然感覺咽喉部不適,本以為是咽炎,就沒太在意,只是吃了點潤喉片進行緩解。但最近兩個月不適感越來越強,開始出現食欲減退、吞咽困難的癥狀。前往當地醫院行胃鏡檢查,診斷為食管平滑肌瘤。
“食管平滑肌瘤是生長在食管壁的良性腫瘤,此類腫瘤的生長比較緩慢。”陳偉慶主任介紹,但如果瘤體繼續長大,很多患者會出現胸骨后不適或者進食困難等癥狀,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入院后,經進一步檢查發現,該平滑肌瘤體積較大,累及食管上段至中段位置,約占食道長度的三分之一。如果按照傳統的外科手術,患者手術創口較大,恢復時間長,經濟費用較高。
內鏡下微創治療對于王女士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但由于腫瘤體積大,已經壓迫食管,管腔狹窄,留有的操作空間較小,非常考驗醫生的靈活性和穩定性。治療團隊經過反復討論,最后決定為王女士開展內鏡經黏膜下隧道腫瘤切除術(STER)。
經內鏡粘膜下隧道腫瘤切除術是一種高難度內鏡治療技術,需要在黏膜層表面打開一個小切口,內鏡經切口進入黏膜下層,在黏膜下層與腫瘤之間建立一個隧道,在食管肌層逐步剝離腫瘤。腫瘤切除后利用圈套器將腫瘤向外移動,從切口取出,取出腫瘤后利用夾子封閉創面。該手術方式既切除了腫瘤又保證了食管黏膜的完整性,避免消化道穿孔,減少術后感染等并發癥。
7月26日上午,消化內科石兵醫生主刀,憑借豐富的診療經驗和精湛的內鏡操作技術進行黏膜切開、剝離腫瘤、封閉創面等操作,順利將大小約8cm×3cm的腫瘤進行完整切除,手術僅用時1.5小時。
“該方法可以一次性完整剝離腫瘤,保留消化道的完整性。同時,由于手術創面較小,可以有效減輕術后創面出血的風險,最大程度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石兵醫生介紹。
術后,經過醫護團隊的精心護理,王女士恢復良好,未出現消化道穿孔等并發癥,于近日順利出院。
陳偉慶主任表示,消化內科自2017年開展內鏡經黏膜下隧道腫瘤切除術以來,目前已累計完成110多例,幫助消化道腫瘤患者實現了術后完全無體表疤痕的目標,充分體現了微創治療的優越性。????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