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不少患者和家屬在后臺留言咨詢乳腺癌治療副作用的問題,我們邀請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腫瘤中心主治醫師鄒辣進行解答。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腫瘤,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乳腺癌目前已是全球發病率最高的癌癥種類,而在我國,乳腺癌的發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每年有近20萬女性被診斷出乳腺癌。好在近年來,隨著早期乳腺癌的診斷及綜合治療理念的更新,以及晚期乳腺癌的解救和維持治療的完善規范,乳腺癌的死亡率有了明顯下降。
乳腺癌作為一種全身性疾病,除了外科手術治療以外,藥物治療的地位同樣也是舉足輕重。規范足療程的藥物治療能使乳腺癌患者生存得到極大的獲益。
乳腺癌常用治療藥物分類
第一類,各種化療藥物,如紫杉醇、阿霉素、長春瑞濱、卡培他濱等;
第二類,內分泌治療藥物,如他莫昔芬、阿那曲唑、氟維司群,包括內分泌靶向藥物,哌柏西利、西達苯胺等;
第三類,抗HER-2靶向治療藥物,如曲妥珠單抗,帕妥珠單抗、吡咯替尼等;除此之外,還有抗腫瘤血管生成的靶向治療藥物、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arp抑制劑等。
然而在治療乳腺癌的同時,我們也被抗乳腺癌藥物各種各樣的副反應所困擾。資料顯示,化療藥物甲氨蝶呤、環磷酰胺等會引起骨發育不全、成骨細胞活性減弱,從而導致骨密度下降、骨質疏松;激素治療會引起潮熱、盜汗、萎縮性陰道炎等更年期癥狀,一些具有促性腺激素毒性的化療藥物使用也會導致絕經提前。
化療藥物副反應
化療藥物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往往也會對正常細胞造成一定的損傷。尤其是增殖旺盛的組織細胞,如胃腸道黏膜、毛囊細胞、白細胞,這些細胞的損傷容易導致化療過程中最常見的毒性反應,如惡心嘔吐、脫發、白細胞下降等。針對惡心、嘔吐。
這樣應對:
我們可以通過合理使用止吐藥減輕癥狀,同時化療過程不宜進食過飽,采取少食多餐的飲食模式,避免進食不易消化和油膩的食物。除了剃發,化療中還可以采取減輕脫發的措施。例如使用冰帽和溫和洗發水,避免使用硬質梳子和染發。
化療后很多患者會出現白細胞水平的下降,白細胞嚴重降低時,可造成嚴重的繼發感染。因此,化療期間白細胞降低不可不防。除了加強飲食以外,白細胞嚴重低下時應注射升白針,使大家安全度過7~14天的危險期。
內分泌治療副反應
內分泌治療是通過降低體內雌激素水平或抑制雌激素的作用,來達到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的目的。抑制體內雌激素時會出現類圍絕經期樣癥狀,如潮熱、骨質疏松、血脂代謝異常等問題。
這樣應對:
發生潮熱時,最簡單自然的非藥物療法,主要為放松療法,通過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讓患者在完全放松后,降低了交感神經的緊張性,以此得以改善。同時,建議患者避免食用辛辣的食物、酒精和咖啡因,當癥狀嚴重時需要尋求藥物治療。
對于暫無骨質風險的患者,在治療期間,應定期(如,每6個月-1年)進行一次骨密度檢測,同時在生活中及時應補充鈣和維生素D。對于存在已有骨質不良癥狀的患者,應考慮使用雙磷酸鹽進行改善。
建議使用內分泌治療的患者定期監測血脂水平,如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需通過低脂飲食、運動干預,如仍未達標,必要時需使用降脂藥物。
靶向治療副反應
靶向治療相比其他治療,精準性更高,副作用更小。比較嚴重的副作用就是心臟毒性反應,發生率不高、多數患者僅僅表現在監測心功能時指標有些異常。
這樣應對:
建議靶向治療的患者在用藥前,以及用藥過程中規律進行心功能狀況評估。輕度的心臟毒性反應停藥后可緩解,嚴重的心臟毒性反應不建議再繼續進行靶向治療。
部分靶向藥物可能引起腹瀉,嚴重的腹瀉會導致電解質紊亂、心律失常,所以如出現腹瀉,同樣不能掉以輕心,在排除其他原因(如感染性腹瀉)的情況下,需服用咯哌丁胺、蒙脫石散等止瀉藥對癥處理。
治療副作用常常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進而導致了生活質量下降,嚴重的情況下甚至有可能影響治療的情況,但是只要我們掌握正確的預防處理措施,及時發現問題,改善問題,我們就能完成規范的治療,獲得更長的生存期。
希望患者能“化恐懼為動力”,積極主動了解不同治療手段會出現哪些副作用,從源頭上認識它,再從源頭上去解決它。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