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很多患者手里拿著一份腫瘤標志物結果,忐忑不安,抓耳撓腮,尤其是一時半會找不到醫生的時候,一會兒百度搜索,一會兒胡思亂想,尤其痛苦。今天,我們就患者常見問題進行一次全面總結,希望給大家帶來一定便利!
一、什么是腫瘤標記物?
腫瘤標記物在癌癥的診療過程中,是一類非常重要的物質。腫瘤在發生或發展過程中,由腫瘤細胞釋放產生,或者釋放出來的一種物質。也可能是由于腫瘤在人體發生發展的過程中,機體對于腫瘤細胞的正常反應,釋放出來的這些物質。
腫瘤標志物可以在原位,比如腫瘤組織上,本身發病的部位上可以有,也可以釋放到體液里邊,像血液、胸水、腹水、腦脊液里面都可能有腫瘤標志物。所以,腫瘤標志物可以是腫瘤組織釋放出來的一些物質,也可能是機體對于腫瘤的一種反應過程,釋放出來的一些物質。
二、現在臨床常用的腫瘤標記物有哪些?
臨床上常用的腫瘤標志物,其實可以分為幾大類:從來源上可以分為腫瘤來源的,CEA、AFP、同工酶,還有一些組織特異性抗原PSA,游離PSA,或者糖脂CA125,這些都是腫瘤組織產生的。還有一些就是機體反應,腫瘤細胞刺激機體的時候會產生一些物質,像血清鐵蛋白,還有像一些免疫復合物,還有腫瘤壞死因子,這是按照來源來分。
還有其他的分類方法,像有一些根據腫瘤標記物本身的特點,它是酶或者是激素或者是蛋白,或者是病毒或者是基因,現在腫瘤標志物其實這些年發展非常快,有幾十種腫瘤標志物應用在臨床上。
三、常用來檢測腫瘤標記物的標本類型都有哪些?
因為腫瘤標記物可能是腫瘤組織產生的,可以在組織的原位,好比說手術過程中切下來的腫瘤標本的組織上,可以檢測到腫瘤標志物。因為還可以釋放到機體,也可能釋放到體液里,所以在外周血液里面可以測到。胸腔的一些疾病,假如像肺癌的一些腫瘤標志物,可以在胸水里檢測到。
像腹腔臟器有異常改變的時候,肝癌、胰腺癌、膽囊癌可以在腹水里邊也可以檢查到。神經系統腫瘤,比如腦瘤、膠質瘤,這樣一些神經系統疾病,在腦脊液里可以檢查到。選擇什么樣的樣本檢測,要結合具體的臨床疾病。
四、檢測腫瘤標記物一定能早期發現腫瘤嗎?
其實特別理想的腫瘤標志物有幾個特點:
第一個它的敏感性高,希望敏感性能達到百分之百,是什么意思呢?有病能在很早的時期檢測到這個指標,然后能提示有疾病的發生,這是靈敏性高。
第二個就是它的特異性高,特異性就是檢查這個腫瘤標志物高,就是告訴我就是這種病,特異性高。
第三個是有器官的特異性,身體里有很多臟器,檢查這個腫瘤標志物直接告訴我是哪個臟器發生異常,但這個是理想的狀態。
目前腫瘤標志物的特性大多數還沒有達到特別理想的狀態,腫瘤標志物的檢查并不是說完全能達到我們最理想狀態的需求,其實醫學科學都是在不斷發展的,現階段有比較好的指標在現階段使用,可能在未來的日子里會有更多的技術,科研研究出來的成果,轉化到臨床應用上,希望未來有更好的理想的靈敏性、特異性,靶向性都比較好的腫瘤標志物出現。
五、除了檢查腫瘤標志物,還需不需要輔助其他的檢查?
這是一定需要的。其實在臨床診療過程中,要借助很多的手段才能真正的診斷一個疾病。像有的時候患者拿到一張化驗單,單純一看哪個指標高了或者低了,其實心里是非常擔心的。
拿到檢查結果的時候,還是要醫生來綜合判斷,要結合臨床表現,體格檢查的結果,還有一些其他的輔助檢查,像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綜合才能判斷一張化驗單的結果,到底是正常還是異常,患者到底是疾病狀態還是正常狀態。
所以患者也不要僅僅憑一張化驗單就說自己有沒有得什么病,還是需要醫生綜合判斷。
六、在化驗單上經常會看到很多數值,什么是參考值?
參考值是在化驗單上經常看到的數值,通過參考值我們可以判斷結果是正常還是異常。
參考值其實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定性的結果,是陰性還是陽性,有的指標可能陽性是正常,有的指標陰性是正常。好比如做乙肝兩對半抗體檢查的時候,如果有表面抗體,陽性是好的,保護我們的機體,假如HIV抗體陽性,有可能這個人有HIV病毒感染,不一定是好的情況,所以這是第一大類定性的檢查。
第二大類就是定量檢查,有的參考值是一個范圍,好比10-20是正常的,小于10或者大于20是異常。經常看血糖的檢查,3.9-6.3mmol/L,小于3.9有可能是低血糖,大于6.3可能是高血糖。
再有一類好比小于20是正常的,在20以下是正常的,20以上結果可能異常。再有一類假如大于100是正常的,值越小是異常的結果,值越大反而沒有異常。這是這幾類。
其實參考值的制訂,不是簡單的隨便定一個數值,要經過大人群的統計,最開始參考值制訂的時候要選取代表大多數人的人群,經過大樣本的例數,通過統計學的計算,一般情況下要覆蓋95%的人群在里邊。血糖的參考值是3.9-6.3mmol/L,意思是95%的人在這個范圍內,假如有一個人血糖是3.85,結果一定就是異常嗎?
要動態觀察,假如采了十次血都是3.85,3.85對于其他人來說,這個結果沒在參考值范圍里,但對于本人來說其實是一個正常的狀態。
實驗室里經常有推薦的參考值,經典的好比說衛生部推薦的參考值,或者是廠家在設計和生產之前,也經過大樣本人群驗證的參考值,但拿到我們臨床里邊這個參考值要驗證到底能不能用,好比我們隨機挑選20個正常人,來驗證是不是90%的人都在這個參考值范圍里,所以對于參考值要有正確的理解。
在參考值范圍里結果并不一定是正常,但是如果在參考值范圍外也并不一定就是異常。看一個實驗室檢查結果的時候,我們不要孤立地看這張化驗單,要結合病人的具體情況,要結合很多其他信息進行綜合性的判斷。
七、化驗單上的“癌胚抗原(CEA)”是什么?數值高低有什么意義嗎?
癌胚抗原屬于腫瘤標志物里的一類胚胎性抗原,在胚胎的時候這個值其實是比較高的,隨著胎兒的發育,成熟的新生兒到正常人,這種抗原的分泌是很少的,參考值一般情況下是≤5ng/ml,這是在我們實驗室里面參考值的范圍。
很多人拿到升高結果的時候會很害怕,因為一聽“癌胚”是不是得癌癥了,其實是很害怕的,CEA其實在一些癌癥里,它是一個非特異性的腫瘤標志物,它在某種特定的癌癥上升高,可能在很多癌癥上升高,有可能在孕婦中也升高,因為它是一種癌胚抗原,孕婦因為懷孕,胎兒發育過程中這個數值可能會有升高,而且在一些消化道腫瘤、乳腺癌,其實也有升高,其實炎癥里也有升高。
遇到數值升高的時候,要綜合來看這個結果,參考值是≤5ng/ml,假如檢測結果是5.1ng/ml的時候,到底是正常還是異常,到底有沒有臨床表現。遇到這個情況大家要放松,拿到這樣的結果的時候,其實可以找醫生綜合判斷,看這個結果是正常還是異常,還可以有其他的方法,好比動態監測,結果異常了,兩周、一個月后再看一下是不是繼續異常,這是指數值很低的,異常的結果在兩倍之內。
假如結果超過兩倍以上了,高很多,確實還有提醒的作用,有的時候在吸煙的人群里CEA也可能會增高,到底是不是有疾病的發生,或者是不是有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要去糾正這些不良生活習慣,讓身體更加健康。
八、癌胚抗原的參考值是≤5ng/ml,如果低于這個值會不會有問題?
現在目前的循證醫學證據,低于參考值范圍,一般情況下沒有問題,因為腫瘤會分泌很多種腫瘤標志物,也可能一種腫瘤標志物是正常的,有可能其他腫瘤標志物是異常的,也有這樣的情況,所以一個結果雖然在正常值范圍里,但并不一定沒有病,不能單純的這樣一個結果,還要綜合來判斷。
九、檢測腫瘤標記物升高,就提示患腫瘤了嗎?
腫瘤標志物升高,拿到這個結果的時候,我們要進行綜合性的判斷,要通過大人群統計學得到這樣的一個參考數值,覆蓋95%的正常人群,但是還有5%的正常人其實是在這個結果之外的。所以拿到一個異常結果的時候,非常能理解,非常正常的心理上的反應,要對這個結果有一個綜合性的判斷。
好比拿到這個結果,要把這個結果拿給醫生看,醫生會根據整個的情況,有沒有什么異常的病史,家族史是什么樣的,有沒有不良的生活習慣,體格檢查是什么樣的結果,實驗室檢查結果升高異常的程度,有沒有基礎的疾病,還有其他的一些輔助檢查,CT、核磁、B超檢查有沒有異常的結果,整個來看這個結果是不是真的異常。
還可以通過動態檢查,假如腫瘤標志物升高,到底是炎癥還是腫瘤,是不是過四周、過三個月動態檢查,看結果升高是一過性的,還是真的有疾病。
所以拿到一張腫瘤標志物升高的單子,大家也不要過于的緊張,但是對健康關注這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也要結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十、如果腫瘤標志物的檢查結果是正常的,就不會有腫瘤嗎?
這是不一定的,理想的腫瘤標志物又希望它敏感,又希望它特異,腫瘤標志物有很多種,它在某一種疾病的時候,某些腫瘤標志物是異常的,但是如果沒檢查到需要檢測的指標時,有可能是正常結果,正常也不一定是沒有腫瘤。因為病灶特別小的時候,疾病已經發生了,但是可能檢測手段沒有那么靈敏,其實是發現不了的。
像有的時候也看到過,有的人說兩個月之前體檢,這些腫瘤標志物檢查都正常,結果過了兩個月之后突然出現了癥狀,實驗室檢查結果異常。腫瘤發生其實是很多很多的因素累積起來的,像火車脫軌之前,已經有隱患存在了,積累到一定程度突然火車脫軌了,其實是非常快的一個過程。結果正常的時候也可能有腫瘤的發生,但是沒有更好的手段發現它。所以正常的結果也并不代表肯定沒有腫瘤。
十一、正常人體檢的時候需要檢查腫瘤標記物嗎?
40歲以上的人群在體檢的時候,建議進行腫瘤標志物的檢查,而且可以根據男性和女性的不同,選擇不同的腫瘤標志物。
第一大類是中老年人群。因為腫瘤的發生,其實跟年紀有關系,統計學的數據,年紀越大的人其實腫瘤的發生率是更高的。因為環境的改變,污染或者是飲食,甚至精神壓力,綜合的這些因素,其實癌癥的發生率這些年一直是在升高的,因為跟年齡有關,所以我們建議中老年人群要定期要檢測腫瘤標志物。
第二大類就是有家族史的患者,因為有很多的腫瘤有家族聚集性的,像乳腺癌或者是結直腸癌,有家族聚集性的,好比一個家族里面,在祖父祖母這一代有結直腸癌、結腸癌,甚至父母、舅舅,也都有結腸癌的發生,自己也非常非常的擔心,所以這樣的人是高危人群,需要進行腫瘤標志物的檢查,要定期的檢查。
美國特別著名的一個影星安吉麗娜·朱莉,她們家族就是乳腺癌高發,她就做了預防性的乳腺切除,因為癌癥是有家族性的,所以在體檢的監查過程中,建議有家族史的患者進行腫瘤標志物的檢查。
第三就是經常接觸致癌類物質的人群。像放射科醫生,因為經常接觸射線,就要定期進行腫瘤標志物的檢查。還有一些像油漆工人、核電站的工人、礦山工人,礦山工人經常吸入粉塵,有可能有矽肺的發生,也是非常危險的,有可能有肺癌,所以這樣的人群建議做腫瘤標志物的檢查。
第四大類就是有不良生活習慣的人群,有的人吸煙量過多,或者是酗酒的患者,長期熬夜,而且有時候自己總是覺得很疲勞,亞健康狀態的的人,也建議做腫瘤標記物的篩查。
另外還有一些喜歡吃腌制食品,或者是飲食不規律的人,有可能有消化系統腫瘤,可以進行消化系統腫瘤標記物的篩查,這些是不良生活習慣。
第五是有癌前病變的患者。好比有潰瘍性結腸炎,有一篇特別經典的文獻,癌癥發生的因素,其中有一個就是炎癥,長期的慢性炎癥刺激也容易導致腫瘤的發生。好比潰瘍性結腸炎,有的患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總是有腹痛、腹瀉這樣的癥狀,而且通過腸鏡檢查,可以看到腸道里有多發的潰瘍,所以這樣的患者也建議進行腫瘤標志物檢查。
第六是肝硬化病人。我國是肝炎大國,有乙肝患者大概是9500萬,丙肝患者大概1000萬,肝炎也是導致肝癌發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有乙肝、丙肝,發展到肝硬化階段,也建議進行腫瘤標志物檢查,查AFP(甲胎蛋白)和CEA(癌胚抗原),要定期檢測有沒有可能發生肝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于預后還是有很大改進的。所以腫瘤標志物的篩查其實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十二、防癌體檢多久做一次?
這個其實要分人群,如果是一般的人群,常規體檢一年做一次就行,但如果是高危人群,可以三個月或者是六個月進行腫瘤標志物的篩查,因為高危人群還是比較危險的,尤其是病情非常重的時候,可以根據患者的經濟負擔,或者是疾病的需要,三個月或者是六個月進行定期的檢測。
比如,如果第一次檢查腫瘤標志物正常的時候,一般情況下是建議每年一次。但是如果結果是升高的情況,尤其高危人群頻率要更高一些,好比1-3個月監測一次,而且要連續監測三次,看其中是不是有變化,是不是回到正常了,或者是一直持續在這個狀態,如果回到正常很好,如果一直在這個狀態,還是要定期監測,如果要是異常了,這時候更要注意了。所以這時候要根據檢查結果決定監測的頻率。
十三、有的患者一次檢查是升高的,但是過段時間又正常了,這是為什么?
這個要結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因為不同的儀器或者方法學檢查結果有可能不一樣,首先這個患者是不是在同一家醫院,同一個儀器上進行的檢查,如果不是也要看病情是不是發生變化。
假如本來是炎癥患者,炎癥治愈了,有可能回到正常了。但是如果不是這樣的疾病狀態,我們也要看檢測結果的真實性,但是大多數情況下為了保證一個準確的檢驗結果,很多家不同的醫院做同樣的標本,結果一致,證明結果的準確性。
還有實驗室要通過其他的一些手段,每天實驗室自己也要做質控,要看穩定性,我們要保證結果準確性,絕大多數的醫療機構還是很負責任的,檢測結果還是能夠保證相對的準確性的,但是異常的情況需要結合病人的具體情況,是病人確實病情發生了改變,還是有一些其他的影響因素,這個也是要綜合來分析的。
如果結果確實變化很大的時候,我們也可以進行結果的復查,因為腫瘤標志物畢竟是跟腫瘤有關系,對于很多人的心理沖擊也是非常大的,我們也建議進行動態的監測,再來看實驗室結果到底是正常還是異常。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