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的免疫治療在這些年里十分熱門,無論是以PD-1為代表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還是“120萬一針”的CAR-T療法,都賺足了人們的眼球。而另一類免疫治療——溶瘤病毒,相比之下就有些落寞了。
不過,治療腦腫瘤似乎還就得靠這個備受冷落的溶瘤病毒,因為膠質瘤的腦腫瘤通常TMB較低,PD-1效果不好,CAR-T在實體瘤中有有些水土不服。目前,日本就有一種已經獲批的治療膠質母細胞瘤的溶瘤病毒——G47Δ。
不久前,G47Δ的II期臨床試驗最終結果公布:19名接受治療的殘留或復發性膠質母細胞瘤患者,1年生存率84.2%,中位總生存期20.2個月,中位無進展生存期4.7個月[1]。相比歷史數據中同類患者5.0個月的中位總生存期和1.8個月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提升巨大[2]。
膠質母細胞瘤可以說是最難治、最致命的實體瘤之一,中位生存期20.9個月,5年生存率只有5%左右[3]。目前,膠質母細胞瘤的標準療法是替莫唑胺+放療+電場治療,電場治療的加入雖然大幅改善了膠質瘤患者的生存期,但腫瘤最終還是容易復發。
近年來腫瘤的免疫治療快速發展,PD-1抑制劑攻克了一個又一個實體瘤,CAR-T則“壟斷”了血液腫瘤的免疫治療,但說回來,其實人類歷史上第一種免疫治療藥物是病原體。早在1891年,William Coley醫生就嘗試使用鏈球菌等病原體制作的Coley毒素治療癌癥,并治愈了一部分患者。
當時阻止Coley毒素廣泛應用的主要就是安全問題。但現在,隨著基因工程技術的發展,我們可以改造病原體,讓其變得安全。這就讓溶瘤病毒等使用病原體的癌癥療法迎來了第二春,尤其是在膠質母細胞瘤等常規方法療效不佳的腫瘤中。
G47Δ就是一種經過改造的第三代溶瘤1型單純皰疹病毒,在前代溶瘤病毒G207的基礎上刪除了α47基因,相比G207具有更強的腫瘤特異性復制能力和細胞病變效應,能更有效地殺滅癌細胞,同時也更安全,但療效最終還得看臨床試驗。
G47Δ中的基因改造,使其僅可在癌細胞中增殖,并增強免疫刺激作用
由于G47Δ溶瘤病毒的治療需要通過手術像瘤類注射病毒,而日本法律禁止在試驗中對患者實施假手術,研究沒有設置對照組,只進行了單臂研究。
研究共納入了19名殘留或復發性膠質母細胞瘤患者。在MRI引導下,研究人員通過立體定向注射將G47Δ溶瘤病毒注射到了他們顱內的腫瘤之中。研究中,有12名患者接受了全部6次注射,另外7人分別因疾病進展(3人)、癥狀加重(2人)、術后感染(1人)和目標病灶縮小至<1cm(1人)終止治療。
G47Δ治療后1年時,19位患者中有16人仍存活,1年生存率達到了84.2%。后續隨訪顯示,這些患者的中位總生存期和中位無進展生存期分別達到了20.2個月和4.7個月。如果從最初診斷時開始計算,他們的中位總生存期更是達到了28.8個月。
另外,雖然研究中的19名患者只有1人獲得部分緩解,另外18人的最佳療效都只是病情穩定,但截止論文交稿時有3名患者在最后一次G47Δ注射后維持病情穩定超過3年。或許在他們體內,病毒、免疫系統和癌細胞達成了一個微秒的平衡。
G47Δ治療后的生存曲線
安全性上,研究中與G47Δ相關的不良反應主要是發熱、嘔吐、惡性、淋巴細胞減少和白細胞減少。有5名患者發生了G47Δ相關的3級或以上淋巴細胞減少,但均自行緩解。
為了避免治療用的溶瘤病毒脫離控制,感染正常組織,研究中也對患者血液、尿液和唾液進行了病毒DNA檢測。但僅有4例注射G47Δ當天的血液樣本呈現陽性,其余樣本均為陰性。
目前G47Δ已經在日本獲批用于膠質母細胞瘤的治療。在前列腺癌、胃癌、肝細胞癌、舌癌、食道癌、乳腺癌、神經母細胞瘤和惡性外周神經鞘瘤中,G47Δ也被證明有治療效果,仍在研究之中。研究人員也表示將盡快推動G47Δ用于其它實體瘤的治療。
參考文獻:
[1]. Todo T, Ito H, Ino Y, et al. Intratumoral oncolytic herpes virus G47? for residual or recurrent glioblastoma: a phase 2 trial[J]. Nature Medicine, 2022: 1-10.
[2]. Ballman K V, Buckner J C, Brown P D,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ix-month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and 12-month overall survival end points for phase II trials in patients with glioblastoma multiforme[J]. Neuro-oncology, 2007, 9(1): 29-38.
[3]. Alexander B M, Cloughesy T F. Adult glioblastoma[J].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17, 35(21): 2402-2409.
[4]. Stupp R, Taillibert S, Kanner A, et al. Effect of tumor-treating fields plus maintenance temozolomide vs maintenance temozolomide alone on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glioblastoma: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Jama, 2017, 318(23): 2306-2316.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