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一針就永遠不會癌癥!”面對如此“厥詞”,相信很多人聽到也只會當作笑話,或是持懷疑態度,不敢輕信。
然而,57歲的李大媽卻對此深信不疑,花了21萬打了該“防癌針”,結果卻是落入了不法分子的騙局中。
李大媽平時愛好養生,常去的健康管理中心自稱公司最新研制了一款“防癌針”,接種后就不會得癌癥,對外售價120萬,但因為跟李大媽“關系好”,所以給她“內部價”,為38萬一針。在銷售人員的忽悠下,李大媽被安排打了“防癌針”,并陸陸續續支付了21萬元的費用。
如此高額的消費自然無法瞞過家人,在家人的追問下,李大媽說出實情,最終讓騙局敗露。后據警方調查,在無行醫資質的情況下,該團伙打算以可樂冒充“防癌藥物”給李大媽注射,后又因怕出事,改為用空針管“做做樣子”,并沒有給李大媽實際注射。
目前,涉案人員已被逮捕,“防癌針”一事也被確認為詐騙。
一、“防癌針”、防癌疫苗有科學依據嗎?
全球對癌癥疫苗的研究方興未艾,成為癌癥治療的新熱點。從目前取得的成果看,癌癥疫苗可分為兩種:預防性和治療性。
1、預防性疫苗
癌癥的免疫預防指的是通過調整宿主的免疫應答去控制癌癥的起始和發展。
預防性癌癥疫苗中,HPV疫苗為人熟知。宮頸癌是女性惡性腫瘤第二大殺手,據研究,98%的宮頸癌與人乳頭狀瘤病毒(HPV)感染有關。因此,把人乳頭狀瘤病毒滅活后制成疫苗,可保護大多數受種者免于HPV感染。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預防性疫苗并不保證對所有受種者都有效,此類疫苗可以控制癌癥的發生概率卻不可以完全杜絕其發生的可能。
2、治療性疫苗
治療性疫苗是通過誘導特異性的免疫應答,從而“訓練”機體免疫系統,對已經存在的疾病發揮作用,達到治療和防治惡化的效果。
以120萬“抗癌針”為例,這其實是一種CAR-T細胞療法。
人類血液由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組成,其中白細胞可幫助人體抵御外界的感染。而T細胞屬于白細胞的一種,可及早識別、消滅人體內惡變的細胞,在腫瘤免疫中至關重要。
有的人之所以患癌,因為其T細胞功能往往不健全,不能識別或者消滅惡化的腫瘤細胞。CAR-T療法就是把患者體內的T細胞從血液中分離出來,在體外進行改造加工改善其質量。然后,再將制備的T細胞回輸到腫瘤患者體內,可以特異性殺滅腫瘤細胞,在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又能不斷擴增,直到腫瘤細胞清除干凈,它才停止增殖。
目前,批準的CAR-T治療是針對血液、淋巴系統的腫瘤,如對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效果比較好。
此外,盡管網上有文章說,患者注射CAR-T細胞后,癌細胞“清零”了,但這并不等于癌癥治愈。考核癌癥患者是否治愈的硬性指標是“5年存活率”。因此CAR-T細胞治療方案還并不能被視作萬能抗癌藥物。
二、2030年,癌癥疫苗或將問世,癌癥可以被攻克了?
近日,德國mRNA疫苗廠商BioNTech公司聯合創始人Ugur Sahin夫婦接受媒體采訪時稱,mRNA癌癥疫苗或有望在2030年上市。
據報道,BioNTech一直在研究mRNA癌癥疫苗。但在疫情全球蔓延之后,該公司轉而研發新冠疫苗。研究認為,既然mRNA新冠疫苗已經證明了通過將遺傳基因編碼輸送至人體,能夠讓細胞產生抗體,從而激活人體的免疫反應,那么同樣的原理也應該能夠在對抗腫瘤方面被驗證,通過接種癌癥疫苗,人體將能夠啟動免疫系統,從而攻擊腫瘤細胞。
目前,BioNTech正在研發針對直腸癌、黑色素瘤和其他癌癥的mRNA療法。然而,由于腫瘤非常狡猾,會逃逸免疫系統的殺傷。因此,要將藥物精準地抵達正確的地方仍是一個“精細”的工作,技術會成為一個重要的挑戰。盡管mRNA疫苗從安全性的角度來看已經在新冠疫苗上得到了驗證,但是它的保護免疫作用可能較弱。
綜上所述,癌癥疫苗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但離臨床廣泛應用還有距離。如果指望在短期內成為徹底治愈癌癥患者的救世主,那難免要失望。
三、預防癌癥,牢記4組“防癌密碼”
目前,癌癥預防大于治療,在沒有特效疫苗的情況下,我們該如何有效預防癌癥呢?
中國抗癌協會秘書長張廣超教授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癌癥定義為非傳染性慢性疾病,也就是說癌癥是可以預防的疾病。從某種意義上講,可以將癌癥視為生活方式性疾病,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可以有效降低某些癌癥的發病風險。
在這里,小艾根據各專家的建議,為大家簡單總結了以下4組防癌“密碼”,長期堅持,或能幫助降低患癌風險。
1、飲食構成“211”
所謂“211”,是指每天應攝入2斤(1kg)蔬菜,應食用1斤(0.5kg)水果,每周吃肉不要超過1斤(0.5kg)。
之所以這樣建議,主要是希望在保證人體每天所需營養素攝入充足的基礎上,避免飲食過量、偏頗。肉類盡量在早上或者中午吃,且根據季節的不同有區別地吃,雞、魚、蝦可以一年四季經常食用。
2、體重維持“8580”
肥胖不僅會增加患心臟病、糖尿病、骨質和關節疾病的風險,還會增加患癌癥的風險,超過20種不同類型的癌癥與肥胖有關。
因此預防癌癥的關鍵之一,在于維持“8580”的體重,即在指標準體重中,男性腰圍要控制在85厘米以內,女性腰圍不應該超過80厘米。
3、運動保證“1357”
運動可減少癌癥發生的風險,包括乳腺癌、結直腸癌、前列腺癌和卵巢癌等。運動也被證實可改善生活質量,消除心理困境等。
專家建議,運動可遵循“1357”,具體來說,就是保證每周至少有5天的規律運動時間,每次30分鐘左右的有氧運動,強度以“170-年齡”心率為最佳(如果一個七十歲的人,那就是170減70就是每分鐘心率100左右)。
4、定期篩查“1540”
定期篩查有助于癌癥的早診早治。如果有家族癌癥史,那么建議在比直系親屬患癌年齡早15~20年時,去醫院做專業的防癌體檢,比如直系親屬55歲查出癌癥,那么35~40歲就應啟動防癌體檢。而普通人群超過40歲以后,也要更加重視癌癥定期篩查。
總結:我國每年新發癌癥病例約380萬,總體癌癥發病率平均每年上升3.9%左右。在《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中,專家建議個人踐行健康生活方式以預防癌癥,生活中可以做到調情志、節飲食、慎起居、多運動。畢竟預防癌癥比治療癌癥更簡單,更容易。
參考資料:
[1]《避開癌癥魔爪,預防才是王道》.科技日報.2021-08-20
[2]《如何遠離癌癥 在生活方式里找答案》.健康報.2021-04-15
[3]《人類與癌癥可以“和平共處”》.大眾健康報.2020-07-29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