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極易復發,且大多因復發而病情加劇,成為本病死亡的直接原因。現代醫學認為,癌細胞對周圍組織器官的浸潤或通過血行淋巴系遠端轉移是癌癥復發的主要途徑。中醫學則認為,癌癥復發的主要病機是正氣未復,邪氣有余,正不抑邪。那么,哪些因素會促進復發轉移呢?
首先,有一些癌癥患者大多無明顯的誘發因素就復發了。這樣的患者通常是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沒有重視康復期的后續治療,雖然經過手術或放化療,但沒有徹底解決問題。中醫學認為這類癌癥患者的病機大多為余邪未凈,正氣已虛,使余邪復燃。表現以虛證為主,其根源在“余邪”,治療以扶正為主,取其“正存邪自去”之意。
第二就是心理壓力較大。人活著靠“心勁”,癌癥病人的心理壓力比山還大。要想防止復發,家里人的陪伴非常重要,要盡量設身處地從病人的角度出發,可以讓病人知道所患疾病一些好的病例、醫學進展,削弱“癌癥是絕癥”的觀念,通過安慰、陪伴、傾聽等方式讓病人對治療有信心、對生活有希望!
第三就是不注意飲食。健康合理的飲食習慣會降低腫瘤復發的風險。避免攝入過多腌熏、煎炸等方式制作的食物,高鹽、亞硝酸鹽、多環芳烴物等物質都與癌癥緊密相連,尤其是消化道腫瘤,要注意。病人營養不良一般情況下沒必要買保健品、營養品,食物中獲取營養物質最好,也沒有必要刻意追求抗癌食物、蔬菜。
第四就是免疫力長期低下。增強自身的免疫系統,不要讓癌癥細胞再次有機可乘,是預防復發的關鍵。所以癌癥患者在做完手術之后,一定要把提高身體免疫力這件事列入計劃當中,可以多補充營養,也可以多參加運動,這樣都是提高免疫力的好方法。
第五,護理沒有跟上。手術后的護理也是比較重要的,很多癌癥患者由于早期的癥狀并不明顯,在進行手術之后很少出現不良反應,所以就會認為自己已經痊愈,但如果在這個階段沒有做好護理工作,就很容易誘發體內的細胞癌變問題,導致疾病復發。進行手術之后,患者還需要進行飲食和生活上的長期護理,加強自己的身體素質。
第六個就是過于勞累。癌癥患者治療后,不能得到應有的休息,過早操勞,或過早從事體力勞動而致氣血陰陽耗傷,邪無所制,導致了復發。《諸病源候論》里有一句話:“夫病新痙者,血氣尚虛,津液未復,因即勞動,更成病焉。
若言語思慮勞于神,梳頭洗澡勞于力,未堪勞而強勞者,則生熱,熱氣還經絡,復為病者,名日勞復。”癌癥患者一定要提倡靜養為主,不要過度運動,運動以微微出汗為止。
值得一提的是,癌癥患者別忘定期復查。哪怕手術已經成功了,但是該去醫院做的復查一次也不能少。去醫院做復查,可以看是否有癌癥復發的苗頭,也可以跟醫生溝通一下近階段的生活狀態,以便醫生做出調整。有些患者離開醫院之后再也不想去了,就忽視了復查這件事,癌癥復發了之后不受控制再想著去醫院,這樣通常都是晚了。
中醫學對腫瘤的發生、轉移有著深刻的認識。中醫學認為正氣旺盛,氣血充盈,人體的臟腑功能正常,機體處于平衡狀態,不易患病。患病后如能進行積極治療,使身體恢復平衡,便不易出現復發或轉移。
如果機體正虛,則病生傳變,可促進腫瘤的發展、轉移。另一方面,“余毒未清”是腫瘤轉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因,腫瘤經手術、放療化療后,邪氣雖漸消,但仍有癌毒蟄伏體內。中醫學認為,癌毒具有性質隱緩,毒性猛烈,易于擴散,易耗正氣,易致淤滯等特點,容易沿經脈、絡脈、氣血旁竄他處發生轉移。
癌癥想要長期生存,一定要重視治療手段的跟進。癌癥手術后的治療手段較多,包括放療、化療、中醫治療。手術對于癌癥患者的身體是有很大傷害的,本身癌癥患者身體就虛弱,不利于身體康復。
而且很多患者術后不久又要進行放療化療,這時候配合中醫治療,可以盡快恢復元氣,使身體早點康復。中醫治療可以控制病情惡化,防止癌細胞轉移。中醫藥能夠改變身體的內在環境,改變腫瘤存在和發生的土壤,可以抑制癌細胞生長,達到防止轉移的目的。
中醫藥治療除了扶助正氣,調補氣血外,還可以根據患者年齡、病情、臨床分期等進行辨證治療,以扶正培本、疏肝理氣、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軟堅散結、化痰除濕等方法,及時糾正人體陰陽的盛衰,全面調節機體內環境,達到解毒清毒、控制癌癥,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延長患者生存期的目的。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