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口腔潰瘍反反復復快半年了吧,吃藥涂藥都不見好,平時稍微吃點有刺激性的食物,就痛得不行,太煩了。”
大半年來,陸先生被口腔潰瘍折磨,起初以為是上火,后來又以為“濕氣重”,總之,嘗試了很多辦法,嘴巴里的潰瘍總是不見好,反而越來越嚴重。無奈之下,陸先生只好到醫院就診。
接診醫生經驗豐富,仔細檢查后,認為陸先生的口腔潰瘍可能不是普通潰瘍,有惡變的可能,于是建議他住院治療,并進行更深入的檢查。
后經活檢,陸先生被確診為口腔癌,并且癌細胞已經侵犯到舌頭、下頜骨,如果想組織腫瘤繼續侵占,需要立即手術,切掉半個病變的舌頭,以及被腫瘤侵犯的下頜骨。
“明明是來檢查口腔潰瘍的,怎么越查越嚴重,還變成了癌,還要割舌頭,這我以后可怎么活?”得知結果的陸先生情緒有點崩潰,一時無法承受如此大的打擊。
一、口腔潰瘍不一定是“上火”
口腔潰瘍是一種常見病癥,它的病因主要有局部創傷、維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口腔菌群失調、病毒感染、遺傳因素等。臨床多見復發性口腔潰瘍,因其病程較長、反復發作、纏綿難愈,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需要注意的是,口腔潰瘍也分良惡性,良性口腔潰瘍有自限性,一般7天~10天可以自愈。假如口腔潰瘍持續兩周還不見好轉,且潰瘍的程度加重,或1個月內同一部位頻繁發生潰瘍,就需要及時就醫,進行進一步檢查,這可能是口腔癌的早期信號,應引起重視。
二、口腔出現5個異常,警惕是癌的信號
口腔解剖位置特殊,相關疾病易于早期發現。當出現以下征象時,患者需及時就醫。
1、經久不愈口腔潰瘍
惡性口腔潰瘍多呈進行性發展,可能持續數月,有的患者甚至會反反復復一年多不能愈合。且惡性口腔潰瘍形態多不規則,邊緣有隆起、凹凸不平狀,與周圍組織分界不清。潰瘍面有時呈顆粒狀,質地硬,和正常黏膜有明顯的區別,疼痛不明顯。
2、口腔黏膜出現白斑、紅斑、黏膜下纖維性變
口腔黏膜顏色變成白色、褐色或黑色,尤其是口腔黏膜變粗糙、變厚或呈硬結時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當黏膜白斑出現凸起、硬結、浸潤等情況時,需行病理活檢確定是否癌變。黏膜紅斑屬于癌前病變,需及時處理,防止發展為口腔癌。
3、開閉口運動受限
成年人在無征兆情況下,突然出現多顆牙齒松動的,或出現張口受限且排除下頜關節病變,則有可能是患了某種口腔癌。
4、口腔內出現菜花狀腫塊
口腔內突然出現質地硬、向外生長、呈菜花狀的不明腫塊,需高度警惕是口腔癌的信號。
5、舌頭運動與知覺
舌頭運動感覺異常,影響到咀嚼、吞咽、說話功能,或舌頭半側知覺喪失,麻木,應引起重視,盡早查明原因。
三、口腔健康影響全身健康
不僅僅是口腔潰瘍和口腔癌,口腔健康與全身健康都息息相關,現代醫學已經證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癥、呼吸系統疾病、阿爾茨海默癥等密切相關。
1、連累心臟健康
口腔感染引起急性或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是口腔健康與全身健康有關的最為明顯和肯定的例子,其致病菌為草綠色鏈球菌。
由于存在風濕性/先天性心臟瓣膜病損或植入人工瓣膜,當出現暫時菌血癥時可引發心內膜炎。據統計, 該病中的10%-30%與拔牙術、牙周潔治或牙源性感染有關。
2、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牙周病原體可以直接侵襲機體的心血管系統,當牙周病原體進入宿主的血液循環系統時,入血的細菌可直接侵入心血管內皮細胞和平滑肌細胞,引發血管病變。
入血的牙周致病菌可定植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影響冠心病的發生、發展,還可定植在心包及心肌組織中,引發心包炎、心肌病和心內膜炎。
3、增加糖尿病并發癥的風險
據報道,2型糖尿病患者經徹底的牙周治療后,牙周情況明顯好轉,同時患者的胰島素用量也減少,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下降;與其相應的是糖尿病患者往往牙周狀況不佳合并牙周炎等,血糖也不易控制;兩者呈正相關性。
4、誘發肺炎
國內外大量流行病學調查表明,口腔感染、不良口腔衛生和牙周病是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口腔是呼吸道致病菌的重要儲存庫,牙菌斑是齲病和牙周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牙菌斑內存在大量的有害微生物,它們會到達肺部,導致肺炎等呼吸系統疾病。
口腔健康影響全身健康,是反映人體健康和生命質量的一面鏡子。因此,小艾提醒大家,除了堅持早晚刷牙,飯后漱口外,保持健康生活習慣也很重要。例如,少吃含糖食品,飯后要使用牙線、間隙刷等清潔工具;不吃過燙或有刺激性食物;戒煙忌酒。作為家長要經常糾正孩子吮手指等不良習慣等等。
保護好口腔健康,才能進一步協調全身各器官健康運行;只有取得了一個健康的身體,才有可能談得上進一步提高生命的質量。
參考資料:
[1]《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基礎》.河北日報.2012-09-19
[2]《輕視牙病可能禍及全身》.廣東科技報.2006-02-17
[3]《牙不好心臟大腦更危險》.北京科技報.2004-12-08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