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家都重視體檢,拿到體檢報告后,如果出現以下這些字眼,要提高警惕,可能是惡性腫瘤(癌癥),找專科醫生進一步檢查排查或確診。
但要特別提醒的是,這只一個初步的提示,目的是引起大家的重視,而不是簡單地根據這初步的報告描述就下結論說是得了癌癥,簡單的對號入座最要不得。
常規體檢通常會做的檢查主要包括:化驗檢查包括三大常規(血常規、大小便常規)、生化檢查、腫瘤標志物等;影像檢查包括超聲(彩超)、CT,體檢一般較少一開始就直接磁共振、PET-CT之類的檢查;內鏡包括食管胃鏡、腸鏡等,體檢一般不會一開始就做氣管鏡等檢查。所以,下面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分析。
一、藏在化驗檢查中的癌癥“蛛絲馬跡”
1、血常規
這是非常常規的檢查,并不是用來查癌癥的,血常規正常不等于就是沒得癌癥,而得了癌癥也完全可以血常規正常。不過,血常規某些異常可能提示惡性腫瘤可能,得去進一步檢查。
血常規主要包括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在化驗檢查報告中如果這些指標異常(升高或降低)會有上升或下降的箭頭表示,很多人看到箭頭就很擔心,其實引起這些指標異常的原因很多,包括生理性的原因,有時還有化驗誤差。
如果只是輕度地升高或降低,不用太擔心,不放心可以找醫生咨詢了解,醫生會綜合其他多方面的情況來分析。
如果明顯的異常,比如白細胞明顯升高伴血紅蛋白降低(貧血)和血小板減少(容易出血),要警惕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以淋巴細胞為主的白細胞明顯升高,要注意排查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可能。
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同時減少(三系減少)見于所有類型的急性白血病。
另外,非血液系統的惡性腫瘤有時也會出現白細胞的異常明顯升高。
血小板計數升高也見于非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比如肺癌、腸癌等。
很多癌癥發展到一定程度可能會出現血紅蛋白降低(貧血)。
2、血生化
主要包括肝腎功能以及血糖血脂、心肌酶、電解質等。這個檢查當然不是為了檢癌癥的,但某些指標的異常也要警惕癌癥可能,得去進一步檢查排查。
肝功能轉氨酶和膽紅素的異常,通常表示肝腎胰有問題,其中也包括惡性腫瘤,但要注意,肝的代償能力是很強的,也就是說,肝臟已經有明顯的問題但肝功能仍可能正常,所以千萬不要以為肝功能正常就是肝沒問題,更不能認為是沒得肝癌。對于肝功能指標異常,要進一步檢查以排查肝膽胰方面的疾病當然也包括肝癌膽管癌胰腺癌等惡性腫瘤。
腎功能也是一樣,腎功能正常不等于沒得腫瘤,兩個腎只要有一個腎正常那么抽血的腎功能就完全可以正常。而如果腎功能有明顯的異常,當然要去進一步檢查尋找原因,包括惡性腫瘤引起的腎功能異常(其實并不太常見)。
堿性磷酸酶明顯升高,注意排查骨腫瘤(包括原發骨腫瘤和其他癌癥骨轉移)和肝臟腫瘤。
血鈣升高,腫瘤骨轉移發生骨破壞,血鈣可能會升高。
乳酸脫氫酶(LDH)同樣沒有特異性,就腫瘤方面來說,在多種血液淋巴系統腫瘤中可能會有較明顯升高,比如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且與腫瘤增殖浸潤、嚴重程度、腫瘤負荷有關,可用于協助診斷、療效監測以及預后評估。
其實這些檢查都沒有特異性,千萬不要簡單把它們的異常和癌癥畫等號。
3、腫瘤標志物
從名稱可以看出,相對上面的生化指標,腫瘤標志物跟腫瘤的關系相對來說更特異一些,但也同樣不能簡單地對號入座。事實上,這些所謂的腫瘤標志物升高,并不一定是得了癌癥,而得了癌癥的人也完全可以腫瘤標志物正常。
現在體檢基本上都會查這些腫瘤標志物,其實我不是太建議過度查這些腫瘤標志物,特別是四十歲以下的非腫瘤高危人群,動不動查這些指標弊大于利,由于很多人會有輕度的升高,從而帶來焦慮糾結甚至是恐慌,并因而導致本來不必要的過度影像檢查比如CT等。
體檢發現腫瘤標志物升高,建議找腫瘤專科醫生咨詢,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綜合多方面的因素進行分析,有的定期隨訪復查就可以,有的要進一步有針對性檢查。最要不得的是自己簡單地對號入座。
二、藏在影像檢查中的癌癥“蛛絲馬跡”
1、超聲檢查
即大家說的B超、彩超,這在體檢是非常常見的,主要用于甲狀腺、淺表淋巴結、乳腺、心臟、肝膽胰脾、泌尿系統(腎臟、輸尿管、膀胱、前列腺等)、女性子宮卵巢輸卵管等的檢查。
超聲檢查報告中如果出現下面這些字眼,要警惕惡性腫瘤可能:低回聲或極低回聲、實性結節、邊緣不光整(成角、有毛刺等)或不清晰、形態不規則、縱橫比大于1、微小鈣化(砂礫樣鈣化)、血流豐富信號等。但切記不能簡單對號入座。
其實像甲狀腺、乳腺等的B超報告通常會給出RADS分級,而這個分級就是超聲醫生根據以上信息給出的評分等級:
1級、2級良性,不用擔心;
3級大多數是良性,基本不用擔心,但也極少數可能惡性,惡性可能性小于2%,要隨訪定期復查;
4級惡性可能性增加,為可疑惡性結節(惡性概率2-95%左右),為分4a、4b、4c級,惡性可能性逐級增加,通常建議穿刺活檢病理檢查明確診斷;
5級基本上惡性可能性極大,惡性可能性超過95%,要盡早活檢明確診斷;
6級是已經病理證實的惡性腫瘤。
所以你只要看這個分級就大概心里有數,當然你得找專科醫生進一步咨詢,這只是讓你自己有一個初步印象。
2、CT檢查
常規體檢很少做CT,主要用于肺癌篩查。肺CT發現肺結主要有三類:實性結節、部分實性結、磨玻璃結節。
三者中,實性結節相對最為安全,磨玻璃結節次之,部分實性結節相對最危險。對于隨訪復查兩年沒有什么變化(穩定)的實性結節,或者自然縮小或消失的玻璃結節和部分實性結節,基本上是良性結節,不用太擔心,但繼續隨訪復查仍有必要。而如果肺結節帶毛刺、邊緣不規則、生長快、磨玻璃內部出現實性成分,就要高度懷疑惡性可能。
這主要說的是原發性肺癌,但如果是其他癌癥肺轉移,比如結腸癌肺轉移,那這種轉移性肺結節的表現則又有所不同,不過轉移性結節首先在是有確定其他有癌癥的情況下,比如一個明確診斷結腸癌的病人,治療過程中或結束后隨訪過程中,只要是新出現的肺結節,那都要提高警惕。
當然,這只是一個初步的分析,發現肺結節,不管什么情況,你都要去專科就診(胸外科,呼吸內科,腫瘤科),進一步排查或明確診斷。
3、其他影像檢查
磁共振、骨ECT、PET-CT等檢查通常不首先用于普通的體檢,多用于在其他檢查比如B超或CT發現異常時進一步檢查。
三、藏在內鏡檢查中的癌癥“蛛絲馬跡”
胃鏡(其實就是食管胃鏡,經過食管才能到胃,所以胃鏡天然就是既然食管鏡也是胃鏡)和結腸鏡分別主要用于食管癌和胃癌篩查、結直腸癌篩查。
這方面由于比較專業,不要說普通老百姓,即便是醫生,如果不是消化內科、消化內鏡醫生,有時也可能不是很專業。和其他檢查不同,內鏡檢查如果發現可疑異常病灶,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內鏡醫生當時就會去活檢,送病理檢查,病理檢查結果通常至少三天后才能出來,病理結果出來就明確診斷了。
最后要再次提醒大家,對于體檢中發現的異常,可找相應的專科醫生就診咨詢,而如果是懷疑癌癥可能,更要找腫瘤專科醫生就診,醫生會綜合各方面的信息綜合分析,千萬不要簡單地對號入座。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