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腫瘤患者都進行了手術,手術后的結果卻大不一樣,同樣的分期,同樣的治療方式,有的人很快發生轉移,而有的人卻達到了臨床治愈。那么,哪些癌癥更容易發生復發轉移呢?同樣的癌癥,為啥有的患者更容易復發轉移呢?
腫瘤復發轉移的情況,在臨床中非常常見,有5種癌癥發生復發轉移的幾率要大一些。首先是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是肺部癌癥中生長速度最快、惡性程度較高的,而且特別容易發生轉移,很多患者在早期發現就容易發生轉移。
第二是三陰乳腺癌。三陰乳腺癌的最大特點就是特別容易通過血液或淋巴轉移到身體的其他組織,所以復發和轉移的幾率非常大,被稱為“最難治的乳腺癌”。
第三是惡性淋巴瘤。淋巴瘤非常復雜,而且因為淋巴細胞遍布全身,所以完全治療的難度很大,發生轉移和復發的幾率就非常大。
第四是胰腺癌。胰腺癌癥也是非常兇險的,它很難早期診斷,很多患者診斷出胰腺癌基本上就是到了晚期,即便做了手術,沒有較好的后續治療,患者生存期會很差。
第五種是分期較晚的胃腸腫瘤。胃腸腫瘤較早期時,患者沒有明顯癥狀,極易疏漏或誤診,但是這種癌癥的惡性程度又很高,所以很多患者在首診時就已經伴有轉移。
同時,既使是同樣的癌癥,也有一些癌癥患者更容易復發轉移。首先是沒有規范治療的患者。每個人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在選擇治療方案的時候,最好是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再根據病情的變化,做細微的調整。
而不是一種不行,就換一種,這樣換來換去,反而是不好的。目前對癌癥的治療,多采取綜合治療,至于如何搭配,還得看醫生的決定。就好比如手術之后,還會配合放療、化療或者中醫藥治療,來鞏固療效,減少副作用,阻止癌癥復發轉移。
第二就是心理壓力較大的患者。人活著靠“心勁”,癌癥病人的心理壓力比山還大。要想防止復發,家里人的陪伴非常重要,要盡量設身處地從病人的角度出發,可以讓病人知道所患疾病一些好的病例、醫學進展,削弱“癌癥是絕癥”的觀念,通過安慰、陪伴、傾聽等方式讓病人對治療有信心、對生活有希望!
第三就是不注意飲食的患者。健康合理的飲食習慣會降低腫瘤復發的風險。避免攝入過多腌熏、煎炸等方式制作的食物,高鹽、亞硝酸鹽、多環芳烴物等物質都與癌癥緊密相連,尤其是消化道腫瘤,要注意。病人營養不良一般情況下沒必要買保健品、營養品,食物中獲取營養物質最好,也沒有必要刻意追求抗癌食物、蔬菜。
第四就是免疫力長期低下的患者。增強自身的免疫系統,不要讓癌癥細胞再次有機可乘,是預防復發的關鍵。所以癌癥患者在做完手術之后,一定要把提高身體免疫力這件事列入計劃當中,可以多補充營養,也可以多參加運動,這樣都是提高免疫力的好方法。
如果復發轉移了,還有必要治療嗎?癌癥復發多數情況下是有必要治療的,不要一聽是復發或轉移,就說完了,復發了就肯定沒得治了,治了也等于白治。事實上,不少癌癥復發后仍有爭取治愈或長期生存的機會,不能輕易說不要治這種話,先把病情弄清楚了再說。
一旦發生復發轉移,腫瘤患者在身體狀況不佳、體內腫瘤負荷相對較大的情況下,不適合應用攻擊性較強的療法,容易加重身體負擔,不能達到延長生存期的目標。尤其一些老年患者,各臟器功能都比較弱,合并其他慢性病也較多,若進行過度的攻擊性治療,則常因毒副反應嚴重,而縮短其生存時間。
所以,此時更應該關注的是患者的整體治療和生活質量,提高患者的身體素質,才能更好地對抗癌癥,延長生命。
中醫上認為,余毒未清,伏邪未盡是癌癥復發與轉移的關鍵因素。癌癥經手術、放療、化療、免疫療法后,局部殘存的癌細胞在適合于生長的條件下發展成新的病灶,稱為復發。
殘存癌細胞經血、淋巴系統以種植方式散布到其他部位形成新的同一類型的腫瘤,就是轉移。影響癌癥復發與轉移的因素很多,但基本要素是首先存在殘存癌細胞,中醫稱之為“伏邪”、“余毒”。殘存的癌細胞不是一般的“伏邪”,而是一種“殘余毒邪”。
因此,扶正祛邪便成為治療癌癥復發與轉移不可缺少的治療大法。由于癌癥在復發與轉移時均有不同程度的正虛的情況,祛邪攻毒不宜過猛,要與扶正固本療法結合應用,做到祛邪不傷正,扶正固本不助邪。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