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體驗過這樣的感覺?反酸、燒心、打嗝、胃脹、胃痛、不消化……
你是不是在自己的體檢報告上見到幽門螺桿菌陽性的診斷后驚慌失措?是不是擔心會得胃癌?
幽門螺桿菌,可謂大名鼎鼎
是已知能夠在人胃中生存的
唯一微生物種類
全球至少一半人群感染幽門螺桿菌
屬于一類致癌物
那么,幽門螺桿菌究竟是什么?做什么檢查才能知道感染與否?HP分型檢測與傳統呼氣實驗有哪些區別?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就一定要根除治療嗎?幽門螺桿菌感染能預防嗎?
今天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糟心的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是啥?
幽門螺桿菌(HP)是生活在人體胃酸中的細菌大佬,最喜歡胃的幽門、胃竇部位,便因此而得名。它通過合成尿素酶,產生氨,來中和身邊的酸,相當于給自己穿上了一層防護服,所以它們可以在胃粘膜表面生根發芽而不被胃酸給殺死。
幽門螺桿菌的持續感染是萎縮性胃炎和腸化生發生、發展的最重要因素,逐漸演變為萎縮性胃炎和腸化生,通俗點說就是不根治容易癌變,最后變成胃癌。
幽門螺桿菌身體呈桿狀,有螺旋結構,有鞭毛,造型呆萌。
·如何診斷感染與否?
非侵入性的三種篩查方法:
1. 呼氣試驗(包括C13和C14);
2. 糞便HP抗原檢測;
3. HP抗體檢測(抽血化驗)。
糞便抗原檢測在臨床上應用較少;
呼氣試驗只能反映感染與否,且受藥物和飲食等因素的影響,而出現假陽性或者假陰性的結果;
HP抗體檢測優勢更為突出,不僅能克服呼氣試驗的缺點,還可以對幽門螺桿菌進行分型,來精準指導臨床的根除治療。
·什么是分型檢測?
引起致病性的HP主要是能夠產生細胞毒素相關基因A(CagA)和空泡變性細胞毒素A(VacA)的HP,空泡毒素是HP的主要毒力因子。依據是否表達VacA和CagA毒素,將其分為兩型:
Ⅰ型有毒株,毒性較強,對病人危害較大,與胃、十二指腸潰瘍及胃癌的發生率密切相關,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Ⅱ型無毒株,毒性較小,致病力弱,一般表現為輕微消化不良。
幽門螺桿菌抗體分型檢測可以同時檢測 CagA、VacA、UreB及 UreA 等多項毒力因子,在判斷是否感染幽門螺桿菌的同時將其進行分型,來精準指導臨床的根除治療,避免抗生素的濫用。
·如何治療?
分型不同 治療不同
Ⅰ型幽門螺桿菌感染者不管有無癥狀均需要進行根除治療;
Ⅱ型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無癥狀可以不予以治療,但如果該患者伴有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不明原因的缺鐵性貧血(IDA)、計劃長期服用NSAIDs(包括低劑量阿司匹林),這些也是建議根除治療;如有胃癌家族史、伴有心血管方面疾病或其他幽門螺桿菌可能導致的胃外疾病,可以根據患者的個人意愿進行根除治療。
《中國幽門螺桿菌根除與胃癌防控的專家共識意見(2019年,上海)》指出,Hp的CagA和VacA血清抗體檢測,亦可用于Hp篩查,對Hp毒力陽性的菌株更推薦根除。
這些知識也很重要 !!!
1
高危人群需進行幽門螺桿菌篩查:
①胃痛脹等消化不良癥狀,對癥治療無效;
②糜爛、出血、萎縮性胃炎、異形增生、腸化;
③胃十二指腸潰瘍,無論有否癥狀或并發癥;
④胃癌家族史,或胃癌切除手術后;
⑤長期服用質子泵抑制劑、非甾體類抗炎止痛藥、低劑量阿司匹林等;
⑥胃MALT淋巴瘤、淋巴細胞性胃炎、增生性胃息肉、Menetrier病等;
⑦缺鐵性貧血、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維生素B12缺乏癥等。
2
遠離幽門螺桿菌,應該養成這些習慣:
幽門螺桿菌感染多是由“病從口入”。因此,注意個人衛生十分重要!因此,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① 勤洗手,尤其是餐前洗手,注意口腔衛生;
② 碗筷要消毒,尤其與HP陽性者共同進食的時候,做到餐具分開;
③ 不吃生食或太燙的食物;
④ 不“口對口”喂飯;
⑤ 聚餐時,鼓勵使用公筷,最好是通過宣傳,使大眾認識并接公筷的行動,即全民公筷行動。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維持自身內環境穩定,避免體內菌群失調,則是最根本地避免患上Hp相關性疾病的方法。
END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