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知識:術后輔助化療指的就是在惡性腫瘤的根治術后,實施的化療。盡管腫瘤患者接受根治術后,復查CT或核磁已經沒有可見病灶,但是仍然在血液中或各個臟器,存在目前難以檢測到的微轉移灶,這是術后復發轉移的根源。化療的理念是:通過殺傷微轉移灶,減少術后殘存腫瘤細胞數量,減少轉移復發,增加腫瘤的治愈率。
但是,術后的輔助化療在不同的腫瘤類型,不同的分期,獲益是不相同的,并且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毒性。所以,很多患者和家屬會非常糾結,到底要不要術后繼續化療?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了解輔助化療的獲益和傷害,再決定是否進行,而不是靠感覺空想,要相信科學。別把化療想的太有效,而是科學的對待,化療只是下降一定的轉移復發率,有高有低,化療剛結束就復發轉移的患者其實并不少見。
當手術之后,除了需要積極的重視營養支持、體力狀態恢復、嚴防感染外(這些既往都寫過,術后如何盡快回復),還需要4個步驟。
第一步:盡快拿到準確的病理報告,以及手術記錄和CT等影像學檢查。
病理報告是重中之重,基本反應了腫瘤的嚴重程度。但是,光看病理報告有時不夠,也需要結合手術記錄和術前檢查。
因為有時切除的標本的病理并不是全部,只是一部分,無法反應出真實的腫瘤病理分期,很簡單,病理報告只能檢測切除的那部分,但可能有沒切除的腫瘤存在。
舉例說明:一例合并梗阻的結腸癌進行手術,術中發現腹膜多發結節,考慮轉移,無法切除干凈。于是醫生只把原發病灶和淋巴結清掃了,送到病理科檢測。如果手術醫生沒有切除腹膜結節,病理科醫生又不是神仙,只能檢測送檢標本,比如是一個T3N2的結腸癌,這就導致診斷出問題。很顯然,這患者存在腹膜轉移,真實的診斷是T3N2M1c,IVc期。
通過這個例子,大家就能明白光看病理報告有時是不夠的,只能說在完全切除干凈的情況下,病理報告才是最準確的。
第二步:依據上述資料,判斷出準確的病理分期
以前寫了病理報告的常識,重點是看腫瘤的T和N的分期,也就是腫瘤大小或浸潤深度決定T分期,淋巴結轉移的位置和數量決定N分期。這在網上搜索癌癥名字+第八版AJCC分期,通常就能找到。
這樣就可以對應的寫出病理分期,一般以最新的為準(一直在變動)。注意,不要只相信一位醫生的分期,必要時多找一位專業醫生審核。因為有的主治醫生會分錯分期,經常是把不嚴重的往嚴重分,這樣就有更好的理由推薦患者進行術后化療。
第三步:收集病情信息,自己學習或請教專業醫生,這個程度的分期術后化療的獲益是多少。
這一點是非常難的,普通的醫生其實估計的經常不準確,有的癌種甚至很難估計,但是,非小細胞肺癌、結腸癌、乳腺癌的術后患者,目前有多種工具進行輔助測算生存率獲益,推薦患者和家屬下載一個app,ONCOassist,翻譯的名字就是腫瘤醫生助手,注意,只有蘋果手機才能下載,全英文,但并不難。
患者和家屬可以請教醫生,通過該app計算出5年生存率的大致獲益。并不一定準,但已經是最準確的之一。
第四步 評估患者接受化療的經濟壓力、治療所需的時間、存在的痛苦和風險。
第三步已經明確了獲益,接下來就是羅列接受化療的不利之處了。這個評估更難,更需要醫生的經驗,甚至無法用軟件計算。
通常來說,腫瘤患者年齡越大、合并癥越多越嚴重(比如糖尿病、冠心病、腦梗)、體力狀態越差(ECOG評分, 可以百度),那么化療的痛苦就越高,風險就越高,因此需要小心謹慎的判斷。
至于經濟壓力,如果患者接受的是權威標準的治療,通常花費反而并不高,不要被改成昂貴卻反而低效的方案就可以。即使真的標準方案很昂貴,也可以想辦法縮減或代替。
最后,依據化療的獲益和傷害,最終做出合理的決策。
我個人會分三種情況:
(1) 如果術后輔助化療的5年生存率獲益只有1-3%。
在這種獲益低的情況,我個人很可能不會考慮化療,因為化療通常有毒性,可能帶來長時間的痛苦,考慮接受化療的獲益不能抵消帶來的痛苦。除非一種情況,就是術后化療就只需要單藥口服,且預估的副反應不大,我會權衡后考慮接受。
(2) 如果術后輔助化療的5年生存率獲益在4-8%之間。
我接受化療的意愿就會顯著增加,會仔細評估自己的身體狀況,沒有特殊情況,大概率會同意進行。因為4%以上已經是不可忽視的獲益,我愿意為此承受一定的痛苦和花費。
當然,如果年老且體力狀態較差,合并疾病較多,化療預估風險比較高,我會再權衡后考慮。
(3) 如果術后輔助化療的5年生存率獲益在8%以上。
那我會非常積極的接受化療,來爭取治愈的機會。別說年輕和體力好,哪怕我年老且體力狀態差,都要盡量的嘗試進行化療。副反應大的話,可以減量或停止。
當然,假如我已經80多歲了,術后體力差到基本臥床,或者合并癥很多導致接受化療的風險非常高,比如預測接受化療很可能出現嚴重感染或各種并發癥,這種情況那還是以穩妥為主,估計不會進行化療。
所以,這是我個人推薦的策略,需要判定化療后的獲益,以及自身的身體狀態,估計化療帶來的損傷和風險,再決定是否進行。我這才是科學的態度,不了解具體狀況,憑借感覺來接受化療或拒絕化療,往往可能犯下錯誤。
無論是醫療還是生活之中,在關鍵問題要做一個正確的抉擇,當然需要收集到足夠多的準確的信息,才能合理判斷。原則是一致的。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