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腫瘤患者前來就診時,腫瘤內科醫生一般要做的事,如下所示。
1、 收集患者的病情資料。
也就是昨天寫的希望患者和家屬能自行掌握的準確病情,包括:具體的病理類型、腫瘤分期、重要的免疫組化和基因檢測結果、既往治療經過、患者最新的具體狀況。
2、 評估患者存在的癥狀,比如常見的疼痛、乏力、咳嗽、呼吸困難、腹瀉、便秘等。
分析原因,通過藥物或其它方式爭取緩解。(目前讓很多讀者最擔心的疼痛癥狀,其實控制的相對最好,有多種辦法)
3、 評估患者常見指標的異常和嚴重程度,以及對應處理。
比如白細胞低、血小板低、轉氨酶升高、血鉀和血鈉低等等,可以予以對應處理措施。但是注意,最需要關心的是重要指標。有很多不重要的指標即使出現異常,不需要處理,也經常無法處理,觀察即可。
4、 評估患者的進食和營養狀態。
如果進食和營養狀態不佳,積極的建議補充營養能量。注意,首選口服的腸內營養補充,而不是靜脈輸液。
5、 評估轉移的危險性。
大多數腫瘤患者即使轉移,短時間內沒有危及生命的風險。但有些患者轉移病灶嚴重,不光有明顯癥狀,甚至可能即將出危險。比如腦轉移即將出現腦疝,比如骨轉移侵蝕了椎體,即將骨折,比如已經有胃腸道緩慢出血,即將大出血。
醫生需要看片子,判斷目前病灶的分布范圍,以及會不會出危險。如果存在明顯的危險,那就需要提前干預,一般會請其他科室協助。(這種情況相對少見)。
在基礎工作都完成之后,醫生要做的就是依據最新的指南推薦,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選擇最好的、并且適合患者經濟狀況的方案,實施治療,觀察治療相關副反應,及時對癥處理,如果副反應較大,及時調整藥物劑量保證安全。(我寫過很多次了,通常總是有花費較低且效果也很不錯的治療方案,因為國家降低了很多藥物的價格)。
當然,除此之外,醫生能夠耐心的安慰患者、緩解焦慮緊張情緒,能夠為患者尋找到適合的臨床試驗,那就做的非常好了。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