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怪,大便怎么是白色的。”
半年前,53歲的周女士在上廁所的時候發現一件奇怪的事情,自己的大便居然非常的白,不過小便卻很黃,她覺得可能是上火,也沒當回事。
不久后,她在晚上看電視時,無意中和家里人開玩笑般說起了這件事,家人觀察起周女士,發現她的皮膚也明顯黃了很多,于是勸她到醫院檢查看看。
醫生的檢查結果,讓周女士大吃一驚,胰頭頸部有6*5cm惡性腫瘤,并且侵犯了門靜脈系統,合并有梗阻性黃疸,手術切除的難度非常高。最終因為癌細胞擴散無法控制,確診后兩個月,周女士就離開了人世。
一、胰腺有癌,大便也會有信號
據2019年流調數據顯示,胰腺癌已經躍居我國惡性腫瘤第十位,這個“后來居上”的癌癥,到底有哪些特性?
1、白色大便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胰胃外科主任醫師趙東兵表示胰腺癌中,尤其是胰頭癌,會影響到大便顏色變化,患者大便會呈現白陶土色,這也是胰頭癌的特征性表現,非常容易辨認。這是因為腫瘤造成了膽道梗阻,導致膽汁不能正常分泌,膽道循環受到影響,從而引起顏色改變。
2、脂肪瀉
胰腺發生病變時,會減弱人體消化的能力,而人體中的脂肪,需要依賴胰腺消化,當胰腺出現問題,脂肪無法通過正常渠道消化,就會直接通過糞便排出脂肪瀉。大便表現為不成形、顏色淺,油脂和泡沫豐富,而且還有惡臭。
3、慢性腹瀉
腹瀉是一種常見的癥狀,當發生腸道感染、食物中毒、壞死性腸炎時都可引起腹瀉,但若是腹瀉超過2個月,就要考慮可能是胰腺問題、炎癥性腸病、菌群失調、膽囊炎、慢性肝炎等有關。
尤其是伴隨長期上腹部不適、黃疸、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等,就要當心是胰腺癌的可能性。
二、4類高危人群,務必小心
胰腺癌早期發現率非常低,80~85%的患者一經診斷已處于晚期階段,所以5年生存率僅有10%左右,失去手術機會的患者,從確診到去世,平均存活時間只有7~9個月,所以高危人群一定要盡早重視。
據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倪泉興教授介紹,下列這些人群為胰腺癌高危人群,應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同時注意定期到胰腺專科進行相關檢查。
1、有相關家族史的人
家族中有胰腺癌、遺傳性胰腺炎、遺傳性非息肉性結直腸癌及其他遺傳性腫瘤疾病者。
2、有相關病史的人
有反復的慢性胰腺炎患者,或有10年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或老年初發糖尿病者,或胰島素抵抗較強者。
3、有不良習慣的人
長年有吸煙飲酒習慣,或長期接觸有害化學物質者
4、有不良癥狀的人
長期的上腹部不適、腹瀉反復發作,且持續一段時間不見好轉等。
如何檢查?
早期篩查胰腺癌,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關鍵。推薦高危因素人群根據情況進行腫瘤標志物、CT、MRI、PET-CT等影像檢查。
三、戒掉這些習慣,你的胰腺會感謝你
胰腺癌的病程進展非常快,病死率極高,且早期癥狀不典型,因此,如何更早一步預防胰腺疾病非常重要。這些行為最傷胰腺,請盡快糾正:
1、吸煙
煙草中目前已知致癌物多達69種,包括芳香胺、亞硝胺、亞硝酸鹽等,具有強致癌性,吸入人體后,會經血液循環,至肝內代謝激活,排入膽汁流入胰管,從而增加胰腺癌的發病率。
2、喝酒
飲酒是引起慢性胰腺炎的重要誘因,酒精通過肝臟代謝,流經膽囊,影響胰腺,可導致胰腺組織纖維化,導致慢性胰腺炎發生,從而誘發胰腺癌。
3、不控制體重
研究發現,體重肥胖或超重者,發現胰腺癌的風險要比普通人群更高。脂肪過剩會增加胰腺負擔,從而更容易引起胰腺炎發生。
4、三高飲食
經常攝入高脂肪、高蛋白、高糖的食物,都會增加胰腺消化負擔,從而誘發急性炎癥,治療不佳,或飲食方式不糾正,容易轉變成慢性,從而增加癌癥發生。
當發現大便反復異常,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時到醫院檢查,若發現有炎癥,需積極修正不良生活方式,配合治療,以免慢性惡化,無藥可救。
參考資料:
[1]《胃疼、血糖高、腰背酸痛、脂肪瀉、你可能患的是這種“脾氣最暴躁”的癌癥》.家庭醫生報.2021-09-26
[2]《你是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嗎?》.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2017-03-09
[3]《哪些不良生活習慣與胰腺癌發病相關》.上海大眾衛生報. 2017-08-28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