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份老媽確診肺癌晚期,然后我們踏上了漫漫治療之路,目前老媽因為多年腦轉引發腦梗塞在家保守治療。原本計劃等老媽過世后著手整理這幾年的治療方案和歷程,一是給自己一個記憶,更主要是想給很多對于這個病情不了解、不知道何去何從的患者或家屬一個參考。
這幾天老公說,你為何不現在就整理發布呢,這樣或許可以更早地幫助到很多人。所以思考再三,就盡可能地先整理到目前為止的過程供參考,但真心希望有同樣經歷、可以參考本文章的人少之又少!
一、治療歷程及用藥經驗匯總
因為此文更多想幫助很多人,所以不摻雜太多病情、治療過程以及內心的波動等的描述,直接將這幾年的歷程整理匯總如下圖。中間黃色標注出來的是病情進展時段,期間腦轉、耐藥、頸椎轉移,每次醫生都說老媽比較“幸運“,發現及時而且治療效果也很好。
但是2021年下半年起就一發不可收拾——皮下組織轉移、頸部淋巴轉移、直至今年8月份確診腦部大面積轉移……每次查到進展,我們都要哭一次,感覺無藥可救了,但隨即醫生再給出新的治療方法,就再重拾起希望……用我老公的話說,這就是生活,逃避不了又奈何不得。
但萬幸的是,我們沒有放棄,現在母親雖然聽力視力受損,智力退化,但她還可以正常吃飯走路,可以見想見的人。
二、總結重點或警示
下面總結一些經驗和跳過的坑給大家分享,知識能力有限,如有描述不當的地方,請多包涵。
1、癌癥篩查:近幾年體檢機構普及以及國家推出很多惠民體檢政策,請大家務必重視家人的體檢。我母親在4月份上海體檢時癌胚抗原曾查出指標異常,但當時因為全身只有頸椎不舒服,所以回老家后只對頸部做了檢查,沒有什么重大毛病也就沒放心上,但那時候如果在上海掛專家號或者再重視一些,全方位排查或許可以發現更早。
關于老年人每年體檢的項目,建議主要含幾項:血常規、血脂、臟器B超、頸動脈血超、癌胚抗原篩查、重點部位(如抽煙的做肺部)CT即可,那種費用很貴的套餐沒太大必要。可以去醫院體檢中心選基本套餐+重點門診檢查,也可去體檢機構選優惠套餐。針對體檢結果異常的點再擇醫院和相應門診檢查。
2、肺癌早晚期反應:早期肺癌有幾個表象:咳嗽、胸悶、血痰,這種有很明顯反應的大部分確診會是早期,有可能通過手術等方式治療,存活期較久,每年定期做肺部CT是可以查出的;但是也有悶聲不響、沒有異常表現的,這種一般查出來很可能就是晚期,如我媽這種心包積液壓迫導致胃部不適等情況,所以定期體檢很重要!不要諱疾忌醫,也不要太過于相信自己的身體。
3、癌癥確診檢查:一般癌癥確診以及是否進展是通過癌胚抗原(血液檢查)和影像學2方面結合。癌胚抗原是輔助,影像學更直接也更準確;另外癌癥病灶分為原發灶及轉移灶,也就是說肯定有1或2個是原發的病灶,后面都是由原發灶轉移的。不同部位的原發灶治療使用的靶向藥和化療藥物也不同。
另外,如果前期做了重點部位的CT或B超無法確定原發灶,可以直接上PET CT(全身CT)。我們在徐州醫院做的PETCT收費5000多,但上海地方一般是7-8千,因為設備不同,清晰度不同,故而收費標準不同,2018年做PETCT時費用沒有進醫保,需自費。
4、肺癌的分類:肺癌還分為:小細胞癌和非小細胞癌。小細胞肺癌治療以藥物化療治療為主,小細胞肺癌基因突變的可能性非常小,一般不能進行靶向藥物治療。非小細胞型肺癌還包括鱗狀細胞癌(鱗癌)、腺癌、大細胞癌等。
癌癥種類不同,治療方法不同,其中我媽得的是腺癌,目前治療方法和可用藥物較多(醫生當時用了“幸運”兩個字形容我媽是腺癌,我們當時并沒有感到高興,但是后來隨著一步步進展又一步步有新治療方案,相比來說,“幸運”是貼切的……)。
5、肺癌存活期:當確診后,我們好幾次問醫生、以及好幾次被來探望的親友問這個問題,當時醫生說生存期不好講,需要根據患者自身情況,還有是否有基因突變確定是否有比較多的治療辦法控制。
非要一個期限,好的話1-2年,不好的話6個月也有可能……但當時我們就記住了最短的那個時間——哦,就6個月了!然后家人們抱頭痛哭!到現在我們一步步走來也3年多了,每次轉移都較早地發現,也得到了控制,所以存活期這個問題,真的很不好界定!我們只能做好最壞的打算,盡最大的努力!
6、是否告訴患者:確診后直到現在我們都沒有告訴我媽,主觀原因有二:農村對于癌癥的認知就是十分痛苦的不治之癥,以及很快就走的不治之癥,所以如果她知道自己是癌癥,首先心里肯定會塌了;其次,她這輩子為了這個家付出太多,如果一旦知道自己是癌癥,估計怕花錢也就不會積極配合治療。
而另一方面我們可以隱瞞成功的因素就是——我媽是文盲、不識字,也沒怎么去過醫院,好哄一些。前兩年用藥比較穩定,一天一顆靶向藥,上海床位比較緊張,即使化療也是前天住進去,第二天上午打完點滴就出院了,靶向和化療的副作用就開了些中藥輔助,期間沒有特別痛苦,所以瞞的很成功。
而今年起,各種病狀都浮現,尤其8月份耐藥后腦部疼了一段時間,我媽猜到是不好的病,情緒十分低落,但大家一直沒有說破是癌癥。那時我曾猶豫要不要和她說清楚情況,問問她還有沒有未了的心愿,家人還是不同意,不幸的是11月突然引發腦溢血導致聽力智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受損,想和她溝通她未了結的心愿也沒辦法了……
此外說說身邊見過的案例,有得知病情后為了不給兒女造成負擔、什么治療都不接受直接絕食而亡的,有得知后不治療任由病情發展最后2-3年后被癌痛耗盡精力的;有在家人勸說下配合治療但也只有短短時間就走的,也有樂觀治療已經過了5個年頭以上的(近兩年,積極治療存活率超過5年以上的案例比往年多了不少)。
至于根本沒有把癌癥當回事、正常吃喝反而活很久的傳奇也聽過(沒見過),但個人認為相比之下,還是積極配合治療存活期會更久,而且對于家人來說,患者接受過治療家人內心的遺憾會少很多!
所以如果猶豫要不要告訴患者,建議分析患者性格、是否隱瞞得住等情況,如果隱瞞不住,溝通病情時,建議溝通徹底,包括病情、治療方案、治療費用以及家人們的支持等等!恐懼源于未知,如果知道得多一些,往往會更好接受吧。
7、是否有必要治療:平臺上看到很多人提問家人得了癌癥要不要治療,其實問這個問題并沒有說子女不孝,主要現在醫療條件看,癌癥治療費用很高,最后很可能就是人財兩空。所以建議在考慮這個問題之前,先和醫生問清楚病情的治療方案、治療效果、費用、報銷政策以及網上查詢平均存活期后再評估。
目前醫學越來越發達,各種癌癥藥物問世,即使國內沒有上市,也有各種仿制藥。辦法總比困難多,真正嘗試各種辦法后還是沒辦法治療,那也是盡心盡力了!像上面說的確診后老人直接絕食而亡(60多歲,身體挺好,而且家庭條件還不錯),勇氣可嘉,沒有給兒女添麻煩也被人稱贊,但卻是給子女們留下了一輩子的愧疚!
8、是否要化療:談“癌”色變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化療,常規認識中“癌癥”=“化療”,“化療”=脫發、難受、虛弱……一開始決定是否要化療的時候,我也是猶豫不決,背著母親問了下同病房的一位比較健談的阿姨,她說就是過程中有些灼熱,其他沒有什么不舒服;“頭發?我頭發掉完了這是又長出來的啊”……
輕描淡寫的語氣給了我試一試的信心,但過程中我還是提心吊膽一直關注著老媽的情況,萬幸,老媽也只是打點滴過程中說怎么這么熱而已。后來檢查出來老媽有基因突變后主治醫師還是建議間斷化療(2個月一次)+靶向藥,因為EGFR靶點比較活躍,化療可以全身控制。
當時我們擔心化療對身體的損害,還是選擇只服用靶向藥,但6個月后就轉移腦部,所以我內心就一直隱隱懊惱:如果聽了醫生的建議,沒有那么恐懼化療,是不是就不會那么快轉到腦部了。
后來腦部放療12次后,醫生說沒有特別好的針對腦部轉移的靶向藥,還是要間斷化療,我們也就配合化療了6次。化療的過程就是正常的輸液,化療結束后有些沒有食欲,就勸著老媽好好吃飯補充營養;中間有次白細胞偏低,打了進口升白針就上去了。
所以,主治醫師告知化療藥物和方法后,還是需要根據患者病情以及身體情況選擇,不放心的話可以多方面了解咨詢。至于化療副作用,每次化療時會同時打減緩副作用的藥物,結束后也會開一些止吐藥物,而且下次化療之前也會要求檢查下血常規,符合條件才會給用藥。關于化療前后的飲食,第10條詳細說明。
9、中藥是否有用:一開始老媽確診時候有的親戚說不要化療,哪個哪個村的人就一直喝中藥,管用;而咨詢西醫的時候,西醫說不推薦喝中藥,有可能影響治療效果……總之關于中藥在治療癌癥方面的作用,眾說紛紜。
以我媽治療過程為例,我們是堅持西醫為主,中醫為輔,我們在上海群力草藥店拿中藥,每次檢查后帶著單子去找醫生把脈,醫生會根據檢查結果、脈象和描述的副作用開藥,老媽喝了后鼻腔發干、口腔潰瘍的癥狀是有緩解的。
至于說中藥可以治療癌癥的情況也從群里聽到過,但估計是很少個例!大家可以酌情考慮。但我去過的幾家中藥店中醫都是說靶向藥或化療治療為主。
10、癌癥患者的飲食:癌細胞的生命力很頑強,有很強的侵略性,有病友形容很貼切,就當身體里住著一只小寵物,把它喂飽就乖乖不鬧了!所以患者的營養補充很重要。平時牛奶、雞蛋、瘦肉每天不要斷,牛肉、魚肉、骨頭湯這些每2-3天一次,有條件的話可以用一些海參等高蛋白的產品。
因為靶向藥的副作用,有些人反應會是胃疼,所以可以用五谷粥或面食替代米飯。有患者分享喝“五紅湯”,就是花生、紅豆、紅棗、枸杞、紅糖熬的粥,對于補氣血比較有用。
化療前后營養一定要跟上,沒有食欲也要想辦法補充,平時可以多喝一些湯類的,如老鴨湯、大骨頭湯等。如果癌癥最后階段進食困難,有病友家屬推薦安素腸內營養粉劑,可以基本維持身體營養需求。
至于飲食禁忌,西醫講究的是不要忌口,營養均衡;但中醫有一些發物要忌,比如羊肉、雞肉、豬耳朵、黑魚這些,水果的話忌口柚子,其他沒有禁忌。這個供大家參考,我媽有在忌口,讓她吃也不愿意吃……
11、治療醫院和醫生的選擇:我們是綜合家庭因素(爸媽弟弟平時在上海打工,我也在昆山)考慮,后來一直在上海治療,上海的醫療水平不用說,其次就是治療流程方便,幾乎1-2天就搞定,不會耽誤我們家屬很多工作時間。
但異地治療不好的方面就是費用報銷流程復雜,以及異地報銷政策的差異,有些藥上海是進了醫保,但老家沒有,所以整體花費要比省內治療多了很多。我接觸過的好幾個上海主任醫生都說癌癥治療路程比較漫長,每月需要例行檢查或用藥,治療費用也比較高,另外現在學術交流頻繁,治療方法其實大同小異,所以從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考慮建議還是本省治療即可。
關于醫院的選擇,考慮癌癥后期的轉移和并發癥問題,建議選擇綜合性強的醫院,這樣不用因為別的并發癥再帶著所有病史資料區別的醫院的,而且同一家醫院每個科室可以直接看到治療歷程,方便很多。
如果網上查了很久無法確定選擇哪個醫院,可以鎖定2家醫院后帶著病歷掛專家號去咨詢下,感受下醫院的氛圍,再無法決定的話,就相信直覺吧!至于主治醫生的選擇,現在各大醫院都有自己的平臺,可以從平臺醫生簡介中選擇相應病情治療經驗豐富、被某條評論說態度和藹的醫生——但因為醫療資源太緊缺,醫生每天很勞累,真的能耐心、藹和的和患者聊天的不多,有時主治醫師給我們個鼓勵和微笑,我們就感恩戴德了!
12、關于靶向藥途徑的選擇:我們家吃過一代藥、二代藥、三代藥,到現在盲吃國內還沒有上市的仿藥。第一次開靶向藥是在蚌埠的醫院,當地醫院一定要住院一周才可以開藥,我們找了關系,直接辦了住院繳費后委托醫生幫忙寄來的,后來轉到上海后,醫生開單繳費后就能取藥。
當時有考慮要不要吃仿藥,但沒有渠道,也擔心藥效。還好《我不是藥神》上映不久伊瑞可就降價了,降到1300元/月,所以就一直在上海的醫院開藥(全自費,再去老家報銷,具體報銷比例不清楚)。
首次耐藥后醫生給開了一盒安羅替尼(9800元),是醫生聯系的外面機構給送的,后來基因檢測結果出來后可以吃阿美替尼(國外版是奧西替尼),沒有進醫保,也是外面買的藥,第一年滿6個月(費用共計58800元)送6個月,第二年滿2個月(費用19600元)贈10個月,只是我們吃了1年就耐藥了。
怎么說呢,我沒有花很多時間去研究哪些藥可以醫院直接拿,哪些必須找外面的機構,看群里聊天有的地方安羅替尼進了醫保,報銷后就幾百塊。所以每個地方的政策都不同,建議咨詢當地主治醫生。
關于仿藥,徐州和蚌埠的醫生有提過仿藥的事情,但上海這邊主治醫生沒有給過我們仿藥的選擇參考(估計是各地醫保政策和地方經濟差異不同,醫生觀念不同吧)。8月份阿美替尼耐藥腦轉嚴重,腦科主任醫生說放療意義不大,我自己在平臺上查詢看到一篇帖子提到國外3759的仿藥試著聯系了下。
也是抱著最后一搏的想法買了試試,3759聯合阿美替尼吃了后一周頭就不痛了,一個月復查腫瘤是有縮小。只是因為腦部轉移已3年了,腦部狀況不是很好,導致并發了腦溢血。
參考過很多帖子,也有一開始就一直吃的仿藥,效果也不錯,而且經濟負擔比較輕。以上是我們吃靶向藥的途徑,順便提一下,吃靶向藥一般醫生會要求做基因檢測,基因檢測通常是委外的,我們第一次在徐州做一萬左右(醫院收費后直接送到南京檢測),2018年底腦轉也做一次(上海醫院做的,費用9800元,沒有檢查出適合吃9291的突變),2020年8月耐藥后又做一次(醫生聯系第三方來醫院抽血的,費用17500元,檢查出有靶點,可以吃9291)。
今年8月份再耐藥后,醫生建議再做下基因檢測,但是檢測到突變的幾率會比較低,綜合考慮我媽當前情況后,我直接選擇盲吃,目前看賭對了!
以上是我所能想到的一些治療中或許會遇到的大方面的問題,可能有些遺漏,后面有想到再補充!其實整個治療過程中,作為患者家屬,尤其是我們家這種根本沒法確認患者意愿的時候,所承擔的心理壓力是無比巨大的!擔心所選的醫院、醫生、治療方案有問題,擔心是否有很多自己忽視掉的隱患……
后來看過一個帖子,說無論做哪一種選擇,后面都會后悔,因為你無法驗證另外一條路就是錯的,同樣你也無法保證現在選擇的方案就是對的!所以作為家屬,我們也要及時調整自己心態,盡力而為,且行且珍惜!
愛硒健康網——抗癌管家溫馨寄語:
本文轉載自知乎作者“龍蔚”,僅供癌友學習、交流、參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愛硒健康網”是國內獨家專注于腫瘤防復發監測、干預、管理為一體的癌癥社群運營平臺,平臺內集聚了全國各地、不同癌種的資深病友,同時還配有經驗豐富的抗癌管家,在這里,作為病友或家屬,可以咨詢病情、尋求辦法,
如果癌友正面臨著治療方案的選擇、正承受著化療期的副作用痛苦、正為如何營養康復而苦惱,那么不妨加入癌愈病友互助交流群,尋求解決方法,如果您想加入,可私信發送“進群”,獲取入群方式,期待我們抱團取暖、共同抗癌!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