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門診中,我見過無數的腫瘤病人,在看診時我會習慣性地讓他們放松心態,積極面對這個疾病,不要過于恐懼。
有些人在視頻里看到我說這些,會評論說我站著說話不腰疼,已經得了癌癥,能不恐懼么?不恐懼有用么?
首先,克服恐懼確實很難,所以需要患者家屬的支持和患者本人的努力;其次,克服恐懼對腫瘤的治療是非常有意義的。
舉個比較有名的例子,被譽為“天才指揮家”的舟舟在2016年被查出肺癌,當時西醫判定他活不過九個月。
但舟舟的父親并沒有放棄,帶著他去各處求醫,最終在一家中醫院進行了為期十個月的治療。治療結束后,舟舟不但得到了臨床治愈的結果,且病情至今都未再復發。
有人把這個“小小的奇跡”歸功于中醫的神奇,但我一直強調,中醫只是一種治療方法,它并不神奇,對于很多病情,中醫也無能為力。
真正神奇的是我們的身體。
舟舟的父親在接受采訪時談到,舟舟的病情之所以能得到逆轉,和他的心態有關。眾所周知,舟舟是一位“唐氏綜合征”患者,智力不如常人,但也正因為如此,他對癌癥并不恐懼,只是坦然而積極地配合患者的治療。
除此之外,舟舟的家人也一直全心全意地照顧他,這份愛與支持也是“奇跡”發生的重要因素。
用中醫的話來說,若病人過于恐懼、憂慮,會讓體內氣血郁結不通而成血瘀,血瘀與癌毒相互促進,使癌癥病情進一步發展。
反之,如舟舟這樣平和、積極的治療心態,可以幫助患者穩定自身的免疫功能,并能促進飲食與睡眠,這對癌癥治療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所以,真正決定癌癥病情走向的“鑰匙”往往隱藏在患者自己身上,但能不能找到它、用好它,就要看患者和周邊親友的努力了。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