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化療雖然沒有靶向、免疫治療那么先進突出,但它仍然是腫瘤治療過程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目前術前輔助治療,聯合免疫治療或者保守治療以延長生存期等等,都需要化療,所以有個問題都要去面對,就是化療之后隨即而來的骨髓抑制,好像自從化療誕生就一直如影隨形,說愛恨情仇,不足為過。
化療骨髓抑制不僅會延緩化療進程而影響治療效果,還可能導致繼發感染、貧血、出血等并發癥從而危及患者生命,今天一起來深度解析骨髓抑制及其解決方法。
什么是骨髓抑制?
根據中國抗癌協會和臨床腫瘤學會的專家共識,化療后骨髓抑制這一概念可以分為腫瘤化療相關貧血(Chemotherapy-related anemia,CRA)[1]、化療所致中性粒細胞減少(Chemotherapy-induced neutropenia,CIN)[2]和化療所致血小板減少癥(Chemotherapy-induced thrombocytopenia,CIT)[3]。
患者使用骨髓抑制性化療藥物后,引發外周血血紅蛋白、白細胞、中性粒細胞和血小板降至正常水平以下,排除基礎疾病導致的可能性且停藥后恢復正常,這樣的血常規結果就是骨髓抑制。 目前臨床普遍采用的化療后骨髓抑制的分度是世界衛生組織抗癌藥物急性及亞急性毒性反應分度標準。(表1)
表1:化療后骨髓抑制的分度
一般來說,隨著化療進程的不斷推進,化療藥物所產生的毒性在體內也會逐漸累積增加。患者對于化療藥物的耐受性會越來越差,化療反應越來越重,骨髓抑制程度就會越來越重。
哪些患者要格外警惕?
患者本人體質、基礎疾病、病理類型、化療方案、轉移部位等因素均可影響骨髓抑制的程度。總結起來,常見的高危人群具備一條或多條如下特點:
1、年齡≥65歲,體重指數(BMI)<18.5 kg/m2:高齡和消瘦者造血機能變差;
2、KPS評分≤80,合并肝、腎、心、肺等基礎疾病(如輕中度肝硬化);
3、TNM分期III-IV期,有骨轉移:骨髓造血功能受損;
4、女性腫瘤,如卵巢癌、子宮頸癌等
5、合并放療:可能由于放射線破壞骨髓細胞的增殖、成熟和釋放;
6、多周期化療(>4周期):多療程化療期間藥物毒性累積;
7、化療方案:托泊替康、紫杉醇類、長春瑞濱聯合鉑類、依托泊苷聯合鉑類等多藥或含鉑方案
血常規一般什么時間做?
白細胞半衰期約6-8h,血小板半衰期約為5-7天,紅細胞半衰期約為120天。半衰期較長,受化療的影響較小,通常下降不明顯。因此各類血細胞下降的周期可能略有不同,各自最低值可能出現在不同日期的血常規,要每周2次檢驗,評估骨髓抑制時以最低值為準。
骨髓抑制主要發生在化療后的兩周內,之后隨著造血功能的補充而逐漸回升。若不進行人為干預,各項血細胞指標的低谷約在化療后第10-14天出現,只有這個“低谷”才能真實反映骨髓抑制的程度。
骨髓抑制期的數值變化
低白細胞期
白細胞是循環血液中,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的總稱,均起源于多功能造血干細胞,在機體抵抗病微生物中發揮重要作用。不同程度的白細胞計數異常、白細胞分類比例及形態學改變,均可能反應機體發生了某些疾病。白細胞正常值為 4000—10000/ul ,當白細胞計數 < 2000/ul 時,機體抵抗力就明顯下降了,此時容易發生感染。
低血紅蛋白期
血紅蛋白(Hb)正常值為110—160g/L ,小于 110g/L 即為貧血。
貧血分度:
輕度 血紅蛋白量 110-91g/L , 癥狀不明顯;
中度 血紅蛋白量 90-61 g/L, 可有心悸、氣短;
重度 血紅蛋白量 < 60 g/L, 不活動也有氣短、心絞痛、心衰等;
低血小板期
血小板的正常值為100-300 × 10^9 / L ,其功能和凝血有關,如果少于正常值就會有出血的危險,當血小板計數低于2萬/ul時要絕對臥床休息。
骨髓抑制如何進行干預?
圖一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件事,化療藥物在殺死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殺死了人體內正在增殖的造血干細胞。然而,紅細胞,血小板,白細胞都是從造血干細胞分化出來的外周血細胞。(圖1所示)
其中骨髓中粒細胞(白細胞)增值最活躍,因此這些化療藥最先殺傷的也是白細胞,最先表現的也是白細胞下降,其次是較輕、較晚的依次是血小板和紅細胞下降。
所以,白細胞下降的同時,還要警惕的一點就是血小板和紅細胞的下降。升白針雖然短時間提升了白細胞,但是沒有從根本上改善造血機能,所以隨著白細胞數量的下降,相繼伴隨出現的血小板下降,紅細胞下降并不能得到改善。
通過為骨髓細胞生成所需的原材料,則會從根本上改善骨髓的造血機能,在提升白細胞的同時,血小板和紅細胞的情況也能得到改善。
骨髓抑制干預的方式
綜上所述,只有造血干細胞不斷分化才能使得白細胞、血小板和紅細胞保持在正常值之內,除了治療過程中,為了不耽誤治療,醫生會采取一些藥物注射方法,比如長效或者短效升白針,血小板生成素,促紅細胞生成素等,但都是治標不治本的。
結語
“愛恨情仇”終會和解,當然骨髓造血功能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日常生活也可以食補,只不過每個人的身體吸收功能有限,一切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提高患者的身體條件,給腫瘤患者帶來更好的生存獲益。如果您想全面衡量自身的骨髓抑制狀態,尋求標本兼治、最新的骨髓抑制改善方法,不妨私信“骨髓抑制”、“貧血”,加入我們,給您幫助!
參考文獻
[1] 中國腫瘤化療相關貧血診治專家共識(2019年版)
[2] 腫瘤化療導致的中性粒細胞減少診治專家共識(2019年版)[3] 腫瘤化療所致血小板減少癥診療中國專家共識(2018年版)
[3] 腫瘤化療所致血小板減少癥診療中國專家共識(2018年版)
免責聲明
部分內容及圖片來自網絡,都是為了訪問者更好的了解抗癌相關知識、生物科技技術、科學普及腫瘤防復發醫學常識、提升保健預防意識,版權屬于原作者,僅用于分享、交流和學習,供訪問者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如涉及有關疾病、藥品或治療方案等專業問題,請咨詢具備專業資質的醫療機構和醫療人員!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