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院里,臨床營養師和醫生會通過全面詳細的營養篩查評估手段為腫瘤患者診斷是否存在營養不良的狀況。但是患者一旦出院,要怎么通過自查來快速了解自己的營養狀況呢? ??
其實,可以通過檢測體重快速了解自身的營養狀況。
首先,體重是一種最簡單、快速判斷自身營養狀況的方法。對于惡性腫瘤患者,無論處在治療期還是康復期,乃至康復后,都應該監控自己的體重,確保自己的體重可以穩定維持在正常范圍。在每天監測的過程中,如果發現體重無緣由地持續下降(飲食量沒有變,并且運動量沒有增加),這時就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時與醫生或是營養師溝通。這種無緣由的體重下降是營養不良的重要指標,也可能提示著腫瘤復發的可能,因此患者要格外的注意體重下降的情況。
另外,除了觀察體重的變化趨勢,我們也可以利用體質指數(BMI)來觀察自己是否處于營養不良。BMI計算方法很簡單用自己目前的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即可(BMI=體重kg/[身高m的平方])。
一般年齡小于65歲的患者,BMI正常值為: 18.5 kg/m2 – 23.9 kg/m2;年齡大于等于65歲患者BMI的正常值為: 20 kg/m2– 23.9 kg/m2。如果低于正常值的下限,則提示可能有營養不良的風險。但如果體重稍微偏高,也不建議為了達到正常的BMI而實施減重,因為癌癥屬于消耗性疾病,體內肌肉脂肪儲備多一些,對健康是有益處的,只要體重較為穩定,稍微高于上限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條件允許的情況下, 可以選擇體脂稱。這樣可以更準確地了解體重下降的原因,了解到底是因為脂肪還是肌肉丟失所造成的;其中肌肉的丟失對患者的負面影響更大。肌肉減少會導致治療副反應增加,治療效果下降,生活質量下降等等,甚至會影響到生存期。并且觀察肌肉變化,對于超重肥胖患者的益處更大。
很多超重患者從體重和BMI來看,肯定不屬于營養缺乏的狀態,但是超重患者同樣會出現肌肉量低的狀況,并且研究發現超重且肌肉量低的患者,死亡風險更高。因此,長期觀察肌肉量的變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