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觀念里,多吃維生素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但這種觀點其實是大錯特錯。就拿我們經常吃的,二三十塊錢就能買到一大瓶的維生素B族里就有一位,如果吃多了容易致癌也容易讓癌癥惡化。這就是維生素B3。接下來,我們就來說說多吃維生素B3的利與弊。
維生素B3的專業名叫“煙酸”,在我們體內以煙酰胺存在,兩者在體內具有相同的生理功能。它具有抑制黑色素、促進人體內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的作用。通過外敷的方式,維生素B3能讓皮膚表面的黑色素減少,讓受損細胞得到恢復。它用于化妝品和護膚品中能起到美白和修復痘印、色斑到減少皺紋的作用,讓女生的皮膚變得白皙紅潤、光彩照人。
像我們耳熟能詳的大牌SKII小燈泡、Olay小白瓶都是以煙酰胺為主要美白成分的產品,稱得上網紅中的網紅。不少愛研究的女生,買護膚品前甚至還會仔細比較哪款產品維生素B3(煙酰胺)含量更高,效用更好:
僅僅外敷就有如此奇效,那如果內服呢?
維生素B3內服還可以促進體內蛋白質的吸收。某些疾病的治療上也有很好的療效,例如治療口唇炎、預防口臭、減輕腹瀉也是立竿見影的。
目前,中國保健品市場也有維生素B3的身影,特別是在某平臺搜索維生素B3那看似高大上的衍生物煙酰胺核糖時,可以搜索到多種不同類型的產品,價格跨度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在這些產品的宣傳詞中,著重宣傳“高科技”、“逆齡”、“抗衰老”等關鍵詞。
這與抑制黑色素不同,它的原理更為復雜,讓我們慢慢說起:
我們身體里有一種很重要的酶,是細胞能量代謝的核心成分。重要到什么程度呢?幾乎所有維持機體正常運轉的過程,代謝、修復、免疫……都需要這種酶的參與。當這種酶的水平下降時,許多和衰老有關的癥狀和疾病會隨之而來,比如代謝疾病、免疫功能減弱、認知下降等。這種重要的酶,名字有點長: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如果體內這種酶減少,幾乎就等同于衰老。那么,能否給身體額外補充它來延緩衰老呢?直接補充酶的話,人體不太能吸收,但是我們能補充維生素B3——維生素B3中的衍生物煙酰胺核糖(NR)和煙酰胺單核苷酸(NMN)能在體內合成讓人保持年輕的“酶”。目前,有50多項臨床試驗都在研究這類補充劑對健康的作用。很多保健品商家對此還一知半解時就直接上手搶占了這片藍海。
貼上抗衰老的標簽,很多人都成為了維生素B3的腦殘粉,但凡事過猶不及。接下來我們就說說維生素B3的弊端。
維生素B3若出現過量服用有可能會在妊娠期引起胎兒的畸形,還可能會導致皮膚潮紅、頭痛、瘙癢、胃病等,顯著過量會導致口腔潰瘍、糖尿病和肝臟受損,但比這些更令人沒想到的是,過量的攝入還會誘發癌癥。
最近,密蘇里大學研究者們的一項新研究發現,高水平的煙酰胺核糖(維生素B3的衍生物)不僅可能增加患三陰性乳腺癌的風險,而且還可能導致癌癥轉移擴散到大腦。
之所以有這項發現,多半得益于目前監測手段的發展。密蘇里大學的研究者們利用了一種先進的探針技術,非侵入性地實時監測人體不同組織和細胞對于煙酰胺核糖的攝取。他們發現,一種高侵略性的三陰乳腺癌細胞系對于煙酰胺核糖的攝取率最高。煙酰胺核糖會成為這種癌細胞的養料,幫助癌細胞的滋生。有了這個觀察后,他們又進行了生物試驗,結果發現,煙酰胺核糖的過量補充確實會導致小鼠的三陰乳腺癌的患病率和大腦轉移率明顯增加。
煙酰胺核糖補充組(下)和對照組(上)小鼠的腫瘤發生和轉移情況
據推測其主要原因是維生素B3的衍生物煙酰胺核糖可以幫助提高細胞能量水平,而癌細胞原本的新陳代謝就比普通細胞旺盛,能汲取的量也更多,因此額外補充的過量維生素B3更能助長癌細胞的生長和擴散。
攝入不足老的快,但攝入過量容易得癌,還有一系列副作用,所以我們每日攝入的維生素B3 ,應該是多少呢?
按標準,建議日攝取量為:成年男性的建議每日攝取量是15mg當量/天。女性則為12mg當量/天。
對于mg(毫克)這個微量的單位很多人沒有概念,也不知道該如何精準的攝入。
但其實只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營養均衡基本就不會缺它。因為攝取維生素B3非常符合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從谷物雜糧,到各類蔬菜水果,動物內臟,瘦肉,酵母,乳制品,雞蛋中都有維生素B3的身影。只要放心大膽的保持健康飲食,我們既不會缺它也不會攝入嚴重過量。
對于絕大部分人完全沒有必要額外進行維生素B3的補充。如果擔心自己缺乏維生素,更建議通過膳食補充——畢竟通過膳食補充的維生素即便也有可能超出推薦的日攝入量,但也不會“離大譜”。
作為整個維生素B族中小小的一部分,如果通過補劑、營養品有針對性的“補”很容易攝入過多,特別是很多堅信“大力出奇跡”的保健品商家為了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更很容易“用力過猛”。所以,不論從安全性,還是便捷性上來說,維生素B3都是能食補就不用藥補,需要額外補充也不建議長期吃的。
參考文獻:
[1]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2-11-popular-dietary-supplement-cancer-brain.html
[2]Maric, T. et al. A bioluminescent-based probe for in vivo non-invasive monitoring of nicotinamide riboside uptake reveals a link between metastasis and NAD+ metabolism.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220, 114826 (2023).
[3]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956566322008661?via%3Dihub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