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愛硒健康網丨癌癥腫瘤治療助手

    腫瘤患者重返職場有多難?

    ——幾乎所有的醫生都在說“只要癌癥治愈了,就和健康人一樣了,可以回歸到原本的工作、生活中去了。” 但事實上,又有多少腫瘤患者真的回歸到原本的工作上去呢?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問題。

    以患者治愈率較高的乳腺癌為例。在美國,尚未達到退休年齡的乳腺癌生存者,72%的在診斷后3個月內重返了工作崗位,其中67% 的生存者在患病后的5至7年內仍然在繼續工作。

    而另一項來自法國的研究報告也顯示,在2010年參與調查的379名法國乳腺癌患者,82.1%在病休10.8個月后重返工作崗位。

    目前早期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已經達到90%以上,在治療后許多發達國家,中青年乳腺癌患者都有70%-80%的比例會重返職場。但在我國,這個數據卻少之又少。

    一是這方面的研究少,與腫瘤患者預后、生存率相關的論文每年都能發表上千上萬篇,但關于腫瘤癌患者能否回歸職場的研究一年也少有一篇。這仿佛屬于一個“三不管”地帶,醫院以治病為目的,企業以營利為目的,政府以扶貧為目的。腫瘤患者的求職問題“不上不下的”就容易成為大家都忽視的問題。想要解決就業,多半只能靠自己。

    二是患癌后再就業的人群確實少。在2005年,上海進行的《乳腺癌患者整體康復情況調查》結果顯示,參與調查的1466例中青年乳腺癌患者中,患者復工所占比例為31 %,術后一直在家休養的人占69%。其中最短的復工時間為治療后3個月, 最長為5年, 平均為1年9個月。這是大城市的數據,那一些小城鎮的乳腺癌患者就業情況又如何呢?

    我們在2017年發布的《山東省5縣癌癥幸存者工作狀況及影響因素》一文中找到了答案:

    在受訪的1003位癌癥幸存者中,五個縣城的乳腺患者不再工作的比例為59.9%。而肺癌、腸癌、胃癌四個大癌種幸存者里完全不能工作的比例分別為45.2%42.0%39.1%

    而在這1003位癌癥幸存者中,只有 24.7%依舊能繼續保持原來的工作, 34.3%的幸存者盡管能夠繼續工作,但也不得不減少工作時間和收入,而剩下 41.0%的幸存者身體素質完全不能工作。實際上的工作比例可能比這更少,因為很多人所謂的工作只是給自己家干農活。

    與低就業率相對比的是,腫瘤患者的高就業意愿——有調查顯示,超過8成的癌癥患者都希望能夠繼續工作,而這其中真正能再次找到滿意工作的可能還不足3成。

    不論是單看乳腺癌,還是縱觀各類癌種,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癌癥幸存者重返工作的比例都不算高。

    ①無法擺脫“腫瘤患者”的身份

    我們采訪到的S女士在患癌后幾乎沒有和身邊人透露過病情,也一直希望能以健康人的狀態再回到工作生活中去。大概在結束化療4個月后的一天,她在小區里碰到了當醫生的鄰居,鄰居看她的神色就很奇怪。回家后,鄰居還發微信問:“你身上是不是發生什么不好的事情了?不用瞞著我,我在醫院里久了,能看得出你這臉一定是做過化療之類的治療了。”

    ——S女士說不出那時候心里是什么感覺:“醫生、家人一直都告訴我說,你現在已經很好了,已經是個能重新工作的健康人了。我之前一直很在意自己因為化療掉的頭發,覺得只要長出來就“正常”了。但實際上,可能人家遠遠看一眼就知道你患過癌了,不一樣了。這種情況怎么能再去工作呢?”

    “病恥感”一直個大問題,患病不是有罪,而且也治好了,但對癌癥的恐懼、對身體殘缺與病態的否定也一直圍繞著患者。

    談一個比較私密的話題,有調查顯示:乳腺癌患者患病前有正常性生活的人群,手術出院后有 93 %都沒有恢復性生活, 其中40 %患者是完全中止了性生活。就連共患難的夫妻都很難對癌癥造成的影響“坦誠相見”“心無芥蒂”,可以想象到在職場中如果被反復提及“腫瘤患者”的身份,成為人議論的對象是多么難以接受的事情。

    ②擔心復發,也擔心親友說自己“要錢不要命”

    另一位間質瘤的受訪患者之前在國企當出納,工資3000多元但家庭條件很好。雖然靶向治療后病情穩定,單位也依舊愿意接收她,但家里人卻不想她繼續工作了。她也擔心這種狀況繼續去工作,萬一復發了老公和兒子都會成為“罪人”,被親友非議貶低。

    而且之前去公司交接,同事也都圍著問她:”身體都這樣了,怎么不讓我們弄呀?”那種對腫瘤患者特殊的關心即便帶著善意也讓她覺得,仿佛腫瘤患者確實不應該再繼續工作了。她說,“患癌后為了幾千塊錢再工作,感覺臉上掛不住。

    對此,我們也問了一些患者家屬,很多人不是反對外出工作,而是有擔憂顧慮——如果能有份舒服一點的工作,哪怕收入只有以前的一半,也是可以接受的。但就怕患者自己受不了落差,或是在新工作中辛苦、受打擊,影響了花大代價治好的身體。

    ③體力大不如前,長期的居家靜養也讓自己與社會脫節

    除此之外,也有患者在采訪時透露,雖然腫瘤治好了,但給身體帶來的損傷以及那種無法緩解的疲勞感也讓他們覺得離正常工作還有一段距離。以往太辛苦的工作肯定是干不動了,但清閑有保障的工作不是工資實在太低就是未必輪得上自己。而這種身體狀況也不知道該如何開口讓人再介紹份工作。一來二去就長期待業在家了。慢慢的年齡大了就更不可能找到工作了。

    不自信與對復發的擔憂能在與他們的交流中被明顯感受到。但這些擔憂是否有道理呢?


    來自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東方乳腺專科醫院的研究團隊指出:

    乳腺癌患者在放、化療結束,休息2個月后, 除了重體力勞動者外都建議盡早上班, 恢復原來的工作。因為恢復工作能增強自己康復的主觀感受,使自己從“腫瘤患者”的感覺中走出來,有利于恢復自尊、自信而保持良好的心境

    另外, 適度的體力勞動也能增強體質, 恢復各器官功能, 對曾患過癌癥的患者來說, 也是一種有效預防復發的措施。因為我們在臨床上也經常能看到一些患者, 因手術后長期不參加體力勞動, 也不重視體育鍛煉, 結果身體明顯發胖,不但增加了高血壓 、糖尿病等慢病的風險,也促使內分泌紊亂, 增加了乳腺癌復發的概率。”


    除此之外,對于其他癌癥即便是重癥需要肝移植的患者,也有研究表明
    重返工作崗的人群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均優于待業在家的人群。目前,沒有任何研究指出,適度的工作會增加腫瘤復發的風險。曾經的腫瘤患者,可以放心大膽的繼續投身事業。

    在談找工作之前,我們咨詢了多位患者及其家屬關于工作的預期。

    大部分的人都表示,中青年腫瘤患者重歸職場后,如果工作量不變那就應該拿到一樣的工資。如果是單位主動提出轉崗、或是降低工作量,那工資降低到原先的一半左右也是合理的。

    也有中老年患者家屬表示:”完全就不圖錢,有與社會接觸,打發時間的地方就可以了,關鍵是要患者自己高興。”這些要求并不算高,但腫瘤患者找工作依舊是個難題。

    對此,我們也采訪了幾位遭遇失業,又重新找到事業并且收入有了提升的病友來分享經驗:

    肺癌病友W先生曾是家大型公司里的技術專家。出院后求職也屢屢碰壁,按他的話說“即便有技術和人脈在求職上,腫瘤患者也依舊是要吃虧的。”于是不服輸的W先生,索性自己成立了公司,利用行業人脈做起了外包生意。現在公司已經有了十幾人的規模,收入也比之前替人打工高了不少。他的經驗就是:“千萬不要表現得像個癌癥病人,不然人人都害怕你關鍵時刻掉鏈子。”當問起他是否愿意招收腫瘤患者為員工時,他也表示:“人都會生病的,病治好了,那不論是什么病就應該受到和正常人一樣的對待”。

    W先生是有學歷、有技術的人群,那如果本身就沒有高學歷,也不是技術工種的人該怎么辦?

    乳腺癌病友Y女士提供了一種新思路_患病之前Y女士是開快餐店的,年收入10萬左右,患癌并做了全乳切除手術后她還需要配合長年的激素治療,體力上已經難以支撐需要起早貪黑的快餐店賺辛苦錢了。

    待業在家兩年多的時間里,喜歡和人打交道Y女士害怕和外界斷了接觸,也想活得更有意義一點就去參與了很多義工活動,幫助其他需要關懷的腫瘤患者。結果義工做久了,認識的醫護和病友都鼓勵她:“有這樣的精力和活力為什么不再重新找份全職的工作呢?”這個問題她不是沒想過,但沒有學歷也干不了體力活是她的巨大短板。她沒想到,此時一家做義乳的大型醫療器械公司會向她拋出了橄欖枝。

    ——作為一個經歷過全乳切除手術的乳腺癌患者,她比其他人更能了解用戶的需求,辨別產品的匹配度。而原本不好意思說出自己需求,展示自己缺陷的客戶對她也有著天然的親近感與信任感。這份工作算是完全對口了!現在,借著這份工作,她已經服務過幾千位乳腺癌患者了。

    當問起求職及建議時,Y女士表示:

    ”癌癥對人的傷害不止是身體,還有心理——它讓很多人負擔過重,悲觀的認為自己已經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了。而重返職場不僅是緩解經濟壓力,還是轉移注意力,體現自我社會價值的最好方式,一份合適的工作能幫助我們身、心同步回歸健康。”

    至于求職建議,Y女士表示主要有兩點:

    一是不要完全只看錢,患病失業后想再找份和原來工資相當的工作是很難的,如果只看錢很容易給自己帶來“挫敗感”。不如選一份能讓自己發自內心認同的工作再一點點做起來。

    二是要保持與社會的接觸。患病居家兩年,她覺得自己做得最好的就是從未完全放棄過工作,從一些兼職到義工,都斷斷續續干過,這些工作幫助她沒有完全與社會脫節,也能更快找到工作的機會并融入職場氛圍。

    你是否支持上述的觀點呢?

    在生活、求職的過程中,作為腫瘤“幸存者”你都經歷過什么?

    歡迎留言一起討論~

    參考文獻:

    English J,Wilson K,Keller-Olaman S.Health healing and recovery:therapeutic landscapes and the everyday lives of breast cancer survivors.Social Science&Medicine,2008,67(1):68-78

    當代乳腺腫瘤的診斷和治療[ J]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 文獻出版社, 2001.225, 228.

    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 J] 乳腺癌患者整體康復情況調查 2005 年10 月第12 卷第5 期

    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 [ J] .山東省5縣癌癥幸存者工作狀況及影響因素. 第55卷 V01.55 第4期 No.4

    【版權聲明】版權歸腫瘤資訊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或引用本網版權所有內容,須獲得授權,且在醒目位置處注明「轉自:良醫匯患者指南]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評論 搶沙發

    • 昵稱 (必填)
    • 郵箱 (必填)
    • 網址
  •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又黄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