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結直腸癌的患者都有一個共同的飲食習慣,那就是愛吃大魚大肉,不愛吃蔬菜。他們長期攝入了過多的高脂肪、低纖維素,刺激了腸道黏膜,引發了慢性腸炎或腸息肉等疾病的出現,使正常的腸粘膜出現增生,再到腺瘤,然后腺瘤發生癌變。可以說,95%的結直腸癌患者都是由息肉演變至癌癥的。
那一旦結直腸出現了癌變,我們的身體在早期癌變過程中會有哪些癥狀呢?
第一個癥狀表現最明顯,就是便血。但是現在的人啊,十人九痔,痔瘡患者也比較多,這導致了很多患者出現便血以后,常以為是痔瘡的問題,常常錯過了早期的診斷。我在這里告訴大家,結直腸癌患者的便血顏色多是鮮紅色或暗紅色,血液也只附在糞便的表面,有時候與痔瘡患者的便血肉眼難以辨別。建議大家一旦發現自己長時間出現這種便血情況,一定要去醫院做個大便潛血檢查來進一步確定病因。
第二個癥狀是短暫性腹痛,通常疼痛部位集中在中下腹部,為隱痛或墜脹痛。腹痛在生活中很常見,而且這種短暫性的腹痛在結直腸癌早期疼痛又不明顯,只有到中后期,疼痛才會明顯加劇,所以更容易讓大家忽略。
第三個癥狀,就是排便習慣改變。無論你的排便習慣是一天一次,還是三天一次,一旦你的排便習慣發生改變,并且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而且還頻繁地出現了無原因的便秘和腹瀉。一定要高度警惕,去醫院進行檢查。
曾經就有這樣一位患者,男,42歲,他本來每天的排便習慣是一天一次,后來一天能達到4-5次,動不動就腹瀉。剛開始也沒當回事,直到有一次上完廁所,發現自己排出的大便黑乎乎的,上面還有膿血,這才讓這位患者引起了警惕。經醫院診斷,被確診為乙狀結腸腫瘤。做了手術以后,患者發現自己的大便非常干,也不愛吃飯了,夜里還總是盜汗。其實這位患者雖然說把腫瘤已經切除了,但是病情導致身體出現的氣滯、血瘀、津傷問題并沒有得到及時的調治,所以患者會出現大便干,不愛吃飯,夜間盜汗的問題。
這位患者在治療上主要以清熱生津,養血通潤為主。方用生地、熟地、全當歸、桃仁、火麻仁、生黃芪等藥。二診后:患者大便正常,盜汗改善,但進食一般。三診后:患者食欲增加,不適癥狀基本消失。后定期復查,未見復發轉移,至今已五年有余。
生活中,我們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癥狀,這時就需要我們多加留意,一旦這個癥狀長期出現,我們都應該引起重視,查找病因!以免小癥狀引發大問題。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