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食材有“四忌”否則營養流失、細菌叢生
1、忌長時間浸泡、先切再洗
很多人覺得蔬果浸泡一會,或者切成小塊,洗得更干凈,但其實未必……
用水浸泡蔬菜的確可以去除一些殘留農藥、雜質,但長時間的浸泡,反而可能讓一些細菌滲入蔬菜內部,造成二次污染,也會流失蔬菜中的部分水溶性維生素。尤其是蔬菜切碎后,與水的接觸面積更大,被污染的機會增大,營養流失也更多,所以建議先洗后切。
2、忌過度削皮
果蔬中有很大一部分營養存在于表皮中,包括膳食纖維、維生素、葉綠素等,也有研究表明,多數水果表皮中進行的抗氧化活動比果肉中要高出2~27倍。過度削皮容易造成營養浪費。而且失去表皮后,果蔬的氧化速度更快,烹飪時維生素的流失更加嚴重。因此建議大家盡可能不削皮或少削皮。
購買果蔬最好去正規超市或市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農藥殘留的問題。
3、忌流水洗生肉
生肉在運輸、存儲過程中,表面可能沾染存留一些細菌、病毒等,如果直接用水龍頭沖洗生肉,不但不能殺死上面的微生物,四處飛濺的水花還會讓它們污染廚房水槽、案板、餐具!只要是水花可能濺到的地方,病菌就可能傳播過去,一些食物就容易被交叉污染,特別是生吃的食物,很可能埋下安全隱患。
建議:處理生鮮食品應先用鹽水浸泡10~15分鐘左右,再用細小的流水沖洗,必要時可佩戴一次性手套、口罩。
4、忌切菜不分砧板
很多家庭都只有一塊砧板,不管是切熟食還是生食,都用這一塊,相對更容易引起腹瀉和腸胃炎等疾病。
在切割生食時,食物中的細菌等會殘留在砧板上面,部分生食中可能含有較多的細菌、寄生蟲卵。當生、熟食混切時,砧板上的細菌污染情況會更嚴重,甚至會連帶食物一起被污染。所以,生熟砧板分開,并且定期消毒,每半年更換一次。洗菜、切菜會犯錯,炒菜就更容易犯錯了……
炒菜時“這些錯”可能讓致癌物翻倍
在我國,肺癌已經連續10年居于惡性腫瘤死亡率和發病率的榜首!而這其中沒有吸煙史的人占據了很大一部分,主因則離不開油煙。有研究機構從居民家收集了油煙樣品進行分析,測出了220多種化學物質,其中很多都具有肺臟毒性、免疫毒性、遺傳毒性或者潛在致癌性。
炒菜油煙難避免,但很多小習慣卻會讓油煙加倍!
1、水不瀝干就下鍋
炒菜時食材如果不瀝干水分,和油接觸的一瞬間劇烈迸濺,很快發生汽化,會變成很多細小的微粒,以至于PM2.5的值比油炸還高,吸入這些細小的顆粒物很可能對肺造成損傷,如肺炎甚至肺癌。
2、溫度太高
很多人炒菜的時候喜歡等到油熱了、冒煙了再放菜,但這樣的做法往往會在炒菜時產生更多的油煙,也就會生成更多的有害物、致癌物。
一般的食用油煙點不超過180℃,如果油鍋冒煙,說明溫度過高。淀粉類食物遇到高溫,容易產生丙烯酰胺,屬于2A類可致癌物。
富含蛋白質類食物遇到高溫,容易產生雜環胺類化合物,屬于強致癌物,可以在體內積累,逐漸降低免疫功能,有幾率誘發身體各部位腫瘤。脂肪類食物遇到高溫,容易產生苯并芘等致癌物。所以建議熱鍋冷油炒菜更安全。
3、不刷鍋繼續炒
很多人為了省事,一個菜炒完,也不洗鍋,就直接炒下一個菜。看似干凈的鍋,其實表面附著油脂和食物殘渣,當再次高溫加熱時,食物殘渣很容易燒焦,產生危害人體的氣體;另外,存留的油脂經過再次加熱,也更易析出致癌物質。
4、油煙機開關時間不對
為了自身的健康,現在家家戶戶基本都會安裝油煙機,但并不是說裝了油煙機就萬事大吉了,用不對,也可能相當于沒裝~,當油煙肉眼可見時,有害物質已經在大量揮發了,因此油煙機要在開火前就打開;而炒完菜后,油煙并不會立馬就散去,仍然會有不少懸浮在空氣中,擴散并附著在廚房物品上,因此關火后20分鐘再關油煙機更合適。
5、做菜時放鹽過量
在北方,因氣候和飲食習慣,65% 的人群食鹽攝入都超過每日 6 克的限定量。 而長期的高鹽膳食會增加患高血壓的風險,進而使得人們更容易患中風、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不僅如此,鹽還會增加胃癌的發病風險。胃癌的致癌可能原因之一是食鹽的高滲透壓對胃黏膜造成損害,從而造成一系列的病理改變。
6、喜歡使用“土榨油”
有些人家里,喜歡使用未經精煉的”土榨油“,覺得這樣的食用油天然、味道香、更健康、無添加。其實,這些土法榨取的油未經過精煉加工,存在著雜質多、煙點低,容易產生大量油煙等等問題。而且,多數的小作坊工藝不夠完善還缺少原油精煉處理設備,又沒有檢測工序。
在缺乏監管的情況下,一些產品的黃曲霉毒素就可能會嚴重超標。而黃曲霉毒素是劃定為1類致癌物的,長期食用會破壞肝臟組織,嚴重可致肝癌。
建議,盡量購買正規廠家的食用油,而且,盡量避免一次性購買大量過多的食用油;在使用時,如果聞到食用油已經有“哈喇油”的味道,就說明有變質的趨勢了,最好就不要食用了。
7、油炸用油反復使用
傳統制作油炸食品時,一般用油量較大。很多家庭油炸過的油不舍得扔掉,還會用來炒菜或繼續油炸食物。雖然,勤儉節約是美德,但是,用過的油里會含有上次煎炸時的各種殘留物和有害物質,而這樣的油脂如果持續使用受熱,還會再次產生致癌的有害物,如苯并芘等。
另外,用過的油已經發生了氧化,若存放不當,就會更容易變質。
建議:家里做菜時,少做油炸食物,如一定要做時,請控制好用油量,而且煎炸食物用油最好只使用一次,不建議重復使用。
8、太多煎炸食品
常吃煎炸的食物會增加患癌風險。像土豆、饅頭這樣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質的淀粉類食品,以及一些蔬菜,在煎炸、燒烤等高溫(溫度通常超過 120℃)烹調時,也更容易產生丙烯酰胺等致癌物。炸雞煎肉烤串太美味,但長期大量地吃,總是不那么健康的。全都戒掉太殘忍,偶爾解解饞就夠啦。
健康烹飪,選對烹飪方式
高溫是產生油煙的主因,因此,想要減少油煙,最好選擇蒸、煮、拌的方式烹飪,但中華美食豐富多彩,一直這樣做肯定吃不到想要的美味,那么在炒、炸、烤的時候就要學會掌握小竅門,減少危害:
1、炒菜時,熱鍋冷油、大火快炒;炒之前還可以先將食物焯水到半熟,減少高溫烹飪的時間。
2、煎炸食物,可以先將食物煮熟,縮短炸的時間;還能用掛糊的方式隔絕一些溫度;每次都應該用新鮮的油。
3、烤的時候,別用明火炭烤,改用電烤;用錫箔紙將食物包起來,讓食物免受到“煙熏火燎”;燒烤的食物可以用蔥姜蒜、檸檬汁等腌制,能減少烤肉時雜環胺的產生。
家庭飲食盡量多燉、少煎、少炸;清淡為主少油、少糖、控鹽;盡量避免油煙;謹記炒完菜刷鍋;選擇正規廠家的食用油。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