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姐是四川人,第一次來門診是今年年初,快要過春節的時候,楊大姐的老公陪著他過來就診。看了她的各種報告單,我也嚇了一跳,腫瘤標志物甲胎蛋白非常高,肝左內葉及右前葉有腫塊,14cm左右。
楊大姐治療前CT顯示肝內腫瘤14cm
楊大姐告訴我,他去年10月份檢查發現了肝右葉結節,因為說可能是肝血管瘤就沒有進一步檢查,但是12月份感覺到腹痛,于是又到醫院檢查,就查出了這個巨大的肝癌。我告訴楊大姐:“你們現在的心情我很理解,但是不要害怕,首先沒有發生轉移,其次這么大的瘤子,我們也治療過很多,效果都還不錯。”楊大姐和她老公聽了后舒了一口氣,說一定好好配合。
楊大姐住院后完善了相關的檢查和評估,沒有出現皮膚鞏膜黃染等特殊的不適癥狀,精神狀態欠佳,食欲正常,睡眠佳,大小便如常。完善檢查后于在局麻下行肝穿刺活檢,術后病理提示(肝穿刺組織)中一低分化腺癌。
因為腫瘤較大所以我們決定先通過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和靶免治療來使瘤子縮小,然后在進行手術切除。有了方案后我去找楊大姐溝通,告訴她,現在身體情況還不錯,可以做手術,但是我們要先讓瘤子變小,不然手術剩余的肝體積太小。楊大姐的老公聽了以后緊縮眉頭,也松了幾分說:“能手術就行!”
楊大姐分別于在今年1月、2月、4月,做了三次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同時接受靶免治療五次,最后一次使用實在三月底,在治療期間沒有出現顯不適反應。經過三次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和五次靶免治療后,楊大姐的腫瘤明顯縮小至9*9cm。
經過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和靶免治療后,肝癌明顯變小
于是在今年5月份,我們在排除手術禁忌后,在全麻下行中腫瘤切除術十膽囊切除術。
病床上楊大姐平臥,右側做了墊高,從右肋緣下斜行切口,長約20厘米,腹腔內無腹水,肝臟質地軟,色紅潤,邊鱗銳利,肝表面光滑。中肝膈面略隆起,可觸及中肝內質硬腫塊,大小約9.0×9.0cm,貼近肝門處,余肝未及異常。膽囊不大,大小約5.0×2.0cm,鄰近腫瘤組織。胃、十二指腸、胰腺等都沒有發現異常。于是根據術前影像學及臨床資料,結合術中探查,我們決定行腫瘤切除術+膽囊切除術。
手術順利成功,在手術中切緣距離腫瘤邊緣1cm以上,瘤子完整切除。術中出血約400ml,輸紅細胞800ml、血漿400ml,輸液2100ml。切除膽囊剖開后來見異常,楊大姐安全返回病房。麻醉過后,楊大姐醒來沒有明顯不適;術后第二天通氣,可以下床;術后第七天檢查沒有問題予以出院。前幾天在家里復查完告訴我,甲胎蛋白已經基本正常。
楊大姐出院時我告訴她要注意4點:
1、長期隨訪復查,一年內每月隨訪一次,每周監測肝功能和血常規。
2、注意飲食均衡,以清淡為主,多吃易消化和高蛋白的食物,不能吃堅硬、尖銳的食物。
3、保持心情愉悅,注意休息,恢復后要進行適當運動如慢走等。
4、如有任何不適應,馬上就醫!
楊大姐檢查發現了肝右葉結節后,并未重視作出進一步檢查明確,等有了癥狀再去檢查瘤子長到14cm,不過幸運的是并沒有發現肝內外的轉移。但限制于腫瘤的巨大,如果直接切除會導致剩余肝體積不夠,所以我們先采取動脈化療栓塞術和靶免治療,腫瘤縮小后,行腫瘤切除術十膽囊切除術。手術順利,腫瘤完整切除,術后楊大姐恢復很好,7月復查腫瘤標志物基本正常。
肝癌因切除范圍較大而導致剩余肝臟體積過小引起剩余肝臟功能不全,是影響根治性切除的主要原因。為了提高肝癌的可切除性,可采用如下方法:
1、術前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可使部分不能I期手術切除病人的腫瘤縮小后再切除。
2、經門靜脈栓塞主瘤所在半肝,使剩余肝臟代償性增生后再切除腫瘤,并發癥不多,但需4~6周時間等待對側肝臟體積增生,為減少等待期間腫瘤進展的風險,可考慮與TACE聯合。
3、聯合肝臟分隔和門靜脈結扎的二步肝切除術,適合于預期剩余肝臟體積占標準肝臟體積小于30%~40%的病人。術前評估非常重要,需要綜合考慮肝硬化程度、病人年齡、短期承受兩次手術的能力等;此外可借助腹腔鏡技術或消融技術等降低二次手術的創傷。
聯合肝臟分隔和門靜脈結扎的二步肝切除術可在短期內提高肝癌的切除率,但同時也存在高并發癥發生率及死亡率,初步的觀察結果顯示聯合肝臟分隔和門靜脈結扎的二步肝切除術治療巨大或多發肝癌的效果優于TACE。需注意短期內兩次手術的創傷以及二期手術失敗的可能性,建議謹慎、合理地選擇手術對象。
楊大姐的教訓給了我們一個警鐘,當發現身體有問題后一定要馬上治療檢查,如果在發現有肝結節后進一步明確為肝癌,便可以直接切除,風險更低。而在檢查和過程中,作為醫生一定要充分與患者溝通,避免像楊大姐這種情況的發生。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