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腫瘤治療領域里,傳統的手術和放化療不可或缺,靶向和免疫治療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特別是PD-1抑制劑和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S等免疫療法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免疫療法針對的是人體的免疫細胞,所以免疫治療的核心作用于病人的免疫系統,只有激活人體自身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癥,才能實現較好的治療效果。
腫瘤細胞的一生,是和人體免疫系統斗爭的一生。所以,腫瘤細胞會想方設法來逃避免疫細胞的追殺,稍有不甚,免疫細胞就有可能出逃叛變,成為腫瘤細胞的幫兇。
最近一篇刊登在《Nature Immunology》的研究,讓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腫瘤免疫治療的復雜之處,下文中癌度為大家解讀。
免疫細胞為何會疲倦并叛變?
這項研究來自匹茲堡大學和UPMC 希爾曼癌癥中心,他們發現免疫系統的主要力量——抗癌T細胞,在與癌細胞長期斗爭的過程中,會進入一種精疲力竭的狀態,無法再發揮抗腫瘤的作用。
人體免疫系統對抗癌癥,來源pixabay
人體免疫系統的T細胞可以尋找和殺死異常細胞,比如癌變的細胞或被病毒感染的細胞。最初,這些T細胞一直努力工作,只要發現一個異常細胞,就消滅一個。但是研究者發現,在與癌細胞斗爭的過程中,癌細胞不斷冒出,T細胞變得很忙,不停地工作都無法徹底清除癌細胞。隨著時間的延長,免疫T細胞可能會消極怠工。
這種讓免疫細胞叛逃的信號可能來自癌癥細胞或病毒,但也可能出現在健康的組織器官中。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里也發現了“疲倦并叛變的T細胞”,助紂為虐,免疫系統反過來攻擊宿主。
人體的免疫系統是很神奇的,研究者舉了另一個例子,在母親的胎盤里,母親的免疫系統會適應成長中的胎兒,不去攻擊胎兒的細胞。這種情況下,“T細胞疲倦并投誠叛變”就是一件好事。這有助于控制激活的T細胞,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與成長中的胎兒類似,人體的腫瘤也是一個外來之物,免疫系統會被逐漸馴化,進而失效,癌細胞因此逃脫監管。
如何避免衰竭的T細胞叛變?
人體的免疫系統對局部環境的變化很敏感,當疲倦的T細胞進入腫瘤病灶時,不僅自己沒法發揮殺死癌細胞的功能,還會改變腫瘤病灶的周圍環境,影響附近其他細胞的正常工作,幫助癌細胞逃脫免疫系統的監管,慢慢地成為癌細胞的幫兇。
如果腫瘤是更具有侵襲性的,在腫瘤病灶里會發現很多疲倦的T細胞,它們對免疫系統起到了抑制作用。而那些生長較慢的腫瘤病灶里,疲倦的T細胞數量較少,暫時無法抑制免疫系統的功能。
免疫細胞,來源pixabay
這些疲倦的T細胞出現消極怠工,不能有效地殺死癌細胞,甚至開始抑制人體的免疫系統。能否想辦法讓它們重新煥發活力,繼續對癌細胞大開殺戒呢?
研究者發現,如果腫瘤病灶是低氧環境,這些疲倦的T細胞叛變的可能性就很大。那么,我們可以針對腫瘤病灶的低氧環境進行處理,避免T細胞的過度勞累,改善免疫治療方法的效果。比如使用藥物來靶向腫瘤的脈管系統和新陳代謝,改變腫瘤病灶的微環境,這樣可以提升腫瘤對免疫治療的應答。
通過將抗腫瘤血管生成的靶向藥物如貝伐單抗與PD-1抑制劑聯合使用,也就是通過調節腫瘤病灶的微環境,來改善腫瘤的免疫治療效果,這一治療組合已經在多個類型的腫瘤治療里應用了,很多患者從中獲益。
啟示與討論
這項最新的研究讓我們了解到腫瘤微環境的改變對腫瘤治療的影響,那么,應該注意什么呢?
第一:盡管抗血管生成靶向藥物和PD-1抑制劑聯合可以改善治療效果,但這種組合治療僅僅延長了部分患者的生存期,最終還是會耐藥。因此建議在一線治療時,可以適度搭配放療、其他局部治療等。當免疫治療耐藥后,如果中間間隔穿插了其他治療,改變了免疫抑制的環境,說不定免疫治療會重新起效。
圖片來源,pixabay
第二:低氧環境容易讓免疫細胞衰竭并叛變,那么適度運動是否能對改善病人的血液循環起到一定作用呢?在必要的時候給腫瘤病灶做消融或局部處理也能有所幫助。在肝細胞癌里,通過將頸動脈栓塞化療TACE,與抗血管生成藥物和PD-1抑制劑組合,已經顯示出更好的治療效果。其他腫瘤類型是否可以參考?
后期如果有相關的文獻報道,癌度會第一時間分享給大家。
參考文獻:
Paolo D. A. Vignali, et al., Tumor hypoxia drives CD39-dependent suppressor 1 function in exhausted T cells limiting antitumor immunity, Nature Immunology (2022).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