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也是他人健康的守護者。免疫力是人體最好的防御系統,也是人體健康的“衛士”,正是因為免疫力的存在,在病毒入侵之后身體才有防御能力,身體健康也得以保障。兩千年前《黃帝內經》就提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這里所說的“正氣”,就只是指人體的正常免疫。后疫情時代,除了加強個人防護,繼續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還可通過科學的手段固護正氣、提高免疫力。
一、這樣做固護正氣,讓免疫系統不掉鏈子
(一)中藥預防湯劑喝起來
為提高疫情防控能力,發揮中醫藥在疫情防控中的特色優勢,重慶結合“疫病”新發特點、氣候及地域特征,制定新冠肺炎中醫藥預防方。
1.成人預防處方
藿香 9g(后下)、炒白術 9g、防風 6g 、山銀花 12g(后下)、南沙參 15g、生黃芪 9g、陳皮 6g、生甘草 3g。
煎服法:加 3 碗水(約 600ml),水開后煎煮 10-15 分鐘,得藥汁 300ml 左右,分 3 次服,每次約 100ml。
建議連續服用 3—5天,孕婦請在執業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2.兒童預防處方
藿香 4.5g(后下)、金銀花 6g、荊芥 6g、白扁豆 6g、南沙參 9g 、山藥 6g、陳皮 3g、生甘草 2g。
煎煮:每劑藥物加水約 200ml,水開后煎煮 10-15 分鐘,取藥汁 100ml 左右。可酌加冰糖調味。
用量:7-14 歲,一日兩次,每次約 50ml;3-6 歲,一日兩次,每次約 25ml。
建議連續服用5-7 天,可以適當延長。該預防處方建議在兒科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此外,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中醫藥專家組也根據方艙醫院確診患者的具體癥狀制定了相應的成人及兒童的新冠病毒感染治療方。用量請在執業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二)中醫傳統理療做起來
1.經穴按摩
經穴按摩是祖國醫學的優秀遺產之一,既具有針灸的作用,又具有按摩的功能,通過對不同經絡、穴位的按摩,可使各經脈相通,增強機體免疫力,強健身體,益壽延年。
推薦穴位關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約4橫指)。有補腎培元,溫陽補氣的功效。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約4橫指),距脛骨前緣一橫指。有健脾和胃,燥化脾濕的功效。
具體配穴,需要醫師根據臨床癥狀,辨證施治。
操作方法:用拇指指腹對穴位進行點、按、揉,用力時要均勻柔和,有一定的滲透力,以局部感覺或酸,或麻,或重,或脹為度。
2.艾灸
艾灸是我國傳統醫學中最具特色的保健療法,它的分類眾多,包括火龍灸、隔姜灸、艾炷等,具有溫經散寒,行氣通絡,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等功效。具體灸法及配穴,需要醫師根據臨床癥狀,辨證施治。
操作方法:點燃艾條,置于艾灸盒內或手持艾條懸空操作,距離皮膚大約三、四橫指寬的高度,以自我感受的熱度隨時調整,每個穴位可施灸15—20分鐘左右,以皮膚出現紅暈為度,預防燙傷。
3.中藥足浴
中藥足浴是將熬制好的藥液直接作用于足部、腿部,并不斷地按摩足部反射區,對局部產生刺激,通過經絡系統信息傳入內臟,刺激局部而發揮整體效應。具有舒經活絡、氣血運行通暢、調節臟腑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等作用。
操作方法:每天一次,每次20—30分鐘。足浴中藥方劑需要醫師根據臨床癥狀,辨證施治。
4.太乙神針
太乙神針是由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中醫腫瘤治療中心研發的一種藥艾條,運用淫羊藿、黃芪、艾葉等藥物制成,點燃后產生的艾熱刺激人體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藥物、經穴和艾熱的綜合作用來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具有溫經散寒、行氣通絡、扶陽固脫、固護正氣,提高免疫力等作用,可用于預防新冠肺炎,適用于免疫力低下人群、亞健康人群。使用時,點燃太乙神針一端,并用7層棉布包裹,緊按于應灸穴位處,如感覺太燙,可將太乙神針略提起,冷則易之,以灸之局部溫熱潮紅為度。每日一次,每次每穴按灸7-10次,十日為一療程。
(三)中醫外治法發熱治療
1.放血療法
放血療法是用三棱針、粗毫針或小尖刀刺破或劃破人體特定的穴位淺表脈絡,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具有開竅泄熱、消腫止痛、鎮吐止瀉的功效。新冠肺炎發熱病人可點刺少商、商陽、耳尖等穴位放血以幫助退熱。 發熱時每日一次,每次每個穴位放出0.5—1ml血液即可。
2.耳穴
耳朵就像一個倒置的胎兒形狀,根據耳廓變化可進行診斷、治療疾病,耳尖放血療法可以起到退熱、降壓、止痛等作用,通過辨證選穴采取耳針、耳穴壓豆的治療方法,還可以預防新冠肺炎、調理和治療全身的疾病。每三日一次,五次為一療程。
3.針灸
針灸療法是通過激發自身正氣,發揮自我調節的作用,具有適應癥廣泛、療效顯著等優點。針灸治療作用是多方面且復雜的,從總體上可概括為疏通經絡、調和陰陽、扶正祛邪三方面,具有清火泄熱、止咳平喘、開竅止痛等功效。每日一次,十次為一療程。
4.穴位貼敷
穴位貼敷是指在穴位上貼敷中藥,通過藥物、腧穴和經絡的共同作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穴位貼敷可刺激穴位、激發經氣,達到行氣血、調營衛和陰陽的整體作用。用于治療新冠肺炎引起的發熱、咳嗽、咳痰等癥狀,可貼敷于大椎、肺兪、膏肓、膻中等穴,此外,還可用于治療消化道系統疾病、疼痛癥等疾病。隔日一次,十次為一療程。
5.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法是將藥水注入穴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種治療方法。它可將針刺的經穴刺激和藥物的性能及對穴位的滲透作用相結合,發揮其綜合效應。用于治療發熱引起的肌肉酸痛、咳嗽、咽干、咽痛等癥狀,可選肺兪、定喘、然谷、列缺等穴位。每日一次,十次為一療程。
為進一步做好新冠病毒感染的防治工作,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中醫腫瘤治療中心竭力探索,現開展中醫藥綜合療法包括中藥湯劑(含防疫方與治療方)、針灸、耳穴、穴位埋線、艾灸、督脈灸、拔罐、天灸罐、穴位貼敷等,為大家的健康保駕護航。
中醫藥綜合治療還可有效防癌抗癌,特別是對放化療副反應、惡性腫瘤并發癥,如化療后手足麻木、惡心嘔吐、骨髓抑制、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放射性腸炎、放射性肺炎、癌因性疲乏、癌性胸腹水、癌性疼痛、帶狀皰疹、單純性肥胖、慢性疲勞綜合征等病癥有較好的治療與緩解作用。
(四)日常防護要做到
1.嚴格遵守《公民防疫基本行為準則》。勤洗手,科學戴口罩,注意咳嗽禮儀,少聚集,文明用餐,遵守1米線,常通風,做好房內及衛生間日常清潔及消毒,接種疫苗等。
2.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加強身體鍛煉,堅持作息規律,保證睡眠充足,保持心態健康,健康飲食,戒煙限酒等。
3.做好每日健康監測。如身體出現不適,特別是有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癥狀,及時就近就便就診。
二、中醫綜合治療,助力提升防疫“免疫力”
為方便群眾,固護正氣、提高市民免疫力,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各部門緊急聯動,組建中醫藥專家組制定新冠肺炎中醫綜合防治方案,并可為有需求的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及個人提供新冠肺炎中醫藥預防方、治療方開方及中醫傳統理療服務。
服務咨詢:
中醫藥預防方與治療方(自費):團體開方請聯系陽醫生,聯系電話17783038259;個人請到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中醫腫瘤治療中心門診(國醫館三樓)或在互聯網醫院(選擇中醫腫瘤治療中心的醫生)開取。
中醫傳統理療:請到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中醫腫瘤治療中心門診(國醫館三樓)咨詢。聯系電話:023-65301689 / 18623589708 陳醫生
太乙神針(藥物艾條):可在線下門診或互聯網醫院(選擇中醫腫瘤治療中心的醫生)開取。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