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秋季的第五個節氣。寒露時太陽到達黃經195°,今年的10月8日即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載:“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意思是講,寒露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更冷,露水就要凝結成霜了。
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將寒露分為三候:“初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這是說,寒露節氣,遲行的鴻雁也陸續南下了;再五日,古人認為黃雀會紛紛飛入大海,變化為蚌蛤,以避寒風;后五日,草木凋敝,獨有菊花不畏寒風而盛放。
露在我國是天氣轉涼變冷的象征。仲秋白露節氣“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時已是“露氣寒冷,將凝結為霜了”。寒露之后,我國有些地區會出現霜凍,北方已至深秋,山山見寒色,南方也秋意漸濃,蒼檜映丹楓。據中央氣象臺預報,近期,隨著冷空氣不斷向南推進,多地降溫勢頭猛烈。
寒露節氣,雨水漸少,天氣干燥,晝熱夜涼,早晚溫差大。如何順應氣候的變化,合理養生?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在日常起居方面,俗語說“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人們要特別注重腳部的保暖,民間也有“百病從寒起,寒從腳下生”的說法。此時應穿上保暖舒適的鞋襪,睡前用熱水洗腳,以防寒從足生。同時寒露節氣濕度小,風力大,氣候干燥,人們應及時飲水,補充水分。
在精神調攝方面,由于天氣漸冷,光照時間縮短,草木榮枯變化,人們心中或有凄涼之感,容易出現情緒不穩的憂郁心情。這時應保持平和的心態,培養良好的情緒調節能力,宣泄積郁之情,養樂觀豁達之心。
寒露時節,人體容易出現鼻干眼澀、皮膚干燥脫屑等一系列秋燥癥狀,飲食方面宜養陰潤肺,以防燥邪傷津。在這里為大家推薦一款藥膳:養顏潤肺湯。組成:銀耳半朵,雪梨半個,百合100克,大棗5個,蓮子30克,枸杞子10克,冰糖適量。具體做法:先銀耳泡發剪開,紅棗去核,雪梨去芯切塊。
再把所有食材一同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燉1小時即可。其中雪梨能滋潤臟腑。銀耳性平味甘淡,具有強精補腎,補氣潤腸,美容嫩膚,延年益壽的功效。百合作用平和,能補肺陰,兼能清肺熱,養陰清肺,潤肺止咳,且有寧心安神之效。蓮子補脾益腎,養心安神。枸杞子甘平,滋補肝腎,益精明目。搭配性味甘溫,補益氣血的紅棗,冰糖調味。本羹清潤滋補,養顏又養心,適宜人們在寒露節氣食用。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