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王先生,62歲,2021年3月體檢時發現右肺下葉后基底段小磨玻璃結節(報告未見),2021年4月復查胸部CT,結果提示右肺下葉后基底段小磨玻璃結節,邊界欠清,大小8×11mm,較前略飽滿。2021年5月患者就診于門診,刻下癥:時有咳嗽咳痰,畏寒,右側甚,未訴其余特殊不適,納眠可,二便調。舌淡紅苔白,脈弦滑。中醫診斷:咳嗽——痰濕證,西醫診斷:肺診斷性影像異常。
方藥:
桂 枝12g赤 芍15g干 姜 6g大 棗15g炙甘草10g茯 苓15g炒白術15g浙貝母15g生黃芪30g皂 刺10g連 翹15g蒲公英15g陳 皮12g姜半夏12g防 風12g蘇 木12g日一劑,水煎溫服,每次200ml
服藥后患者咳嗽咳痰、畏寒癥狀均減輕。此后,該患者按時就診,每周服藥5-6天,每三周調整中藥處方。至2021年7月,再次復查胸部CT,結果提示右肺下葉后基底段小磨玻璃結節,邊界欠清,大小5×8mm,較前縮小。患者看到肺結節縮小的結果非常高興,將繼續接受肺結節中西醫結合診療管理,口服中藥干預,并定期復查胸部CT。
通過這個真實的病例,在肺結節患者中西醫診治管理方面,能給我們帶來以下幾點的啟發:
1、肺結節的管理和隨訪:
隨著百姓健康意識的提升和腫瘤篩查的普及,近年來肺小結節的發現率不斷提高,逐漸成為一個大眾關心的話題。盡管90%的肺結節屬于良性病變,不必恐慌,但仍有許多人不免把它和肺癌聯系起來,或擔心日后惡變,希望得到專業權威的指導。
根據近年來國內外肺癌篩查與早診早治的新進展,同時考慮中國國情和肺癌篩查的實際經驗,由?國家癌癥中心發起,聯合多學科專家制訂了《中國肺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
指南推薦采用LDCT(低劑量螺旋CT)進行肺癌篩查。胸部CT篩查檢出的結節,按照密度可分為實性結節、部分實性結節和非實性結節(純磨玻璃密度)三種類型。實性結節指病灶完全掩蓋肺實質的結節,部分實性結節指病灶遮蓋部分肺實質的結節,非實性結節指病灶沒有遮蓋肺實質,支氣管和血管可以辨認的結節。該《指南》針對篩查檢出結節的大小和性質,對于后續的管理和隨訪給了明確的推薦,如圖所示:
2、中西醫結合診療管理思路:
1西醫方面:發現結節后,首先判斷大小和性質,其次根據情況按時完成復查和隨訪,如有變化及時干預。本例患者3月份新發現肺內結節(報告未見),4月份查CT時,肺內磨玻璃密度結節大小為8×11mm。患者肺結節的性質為非實性結節,大小在8.0-15.0mm之間,指南建議是3個月后復查。
3個月復查時如果結節無變化,建議進入下年度篩查。本例患者的復查隨訪安排,符合《中國肺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推薦。有的時候,“等待-觀察”也是一種合理選擇。實際上,我們門診的肺小結節患者中,約有20%是沒有給任何藥物干預的,他們或者是典型的良性結節,不需干預;或者是低危結節,如小于5毫米的磨玻璃結節,需要長期動態隨訪評估才能看出演變進而判斷性質,如果患者沒有明顯身體不適,也不需要治療。
2中醫方面:調理體質,改善癥狀。回過頭來看,該患者的肺結節考慮炎癥的可能性大,也不能排除不典型腺瘤樣增生,甚至是原位癌的可能,在綜合其影像表現、個人意愿等多因素綜合分析下,可以繼續隨訪觀察,暫不考慮活檢明確性質。患者這個結節屬于中危結節,在“等待-觀察”的過程中,可以進行中藥干預。
這位患者的肺部癥狀不明顯,時有咳嗽咳痰,畏寒,右側肢體明顯,結合舌脈,四診合參,辨證為痰濕證,同時伴有營衛不和,故方選桂枝湯合二陳湯加減。通過治療,患者的癥狀明顯改善,按時復查也得到了結節縮小的好消息。
中醫對肺結節的認識多為虛實夾雜,虛證以肺脾氣虛?為主,實證以氣滯?和?痰凝?多見?。在臨床上,肺結節患者往往屬于痰濕體質,在治療時可選用化痰理氣?為法,兼扶正固本。打個比方,若肺結節是種子,那身體就是土壤,通過中醫辨證論治,調理患者體質,使得偏頗的體質趨于平衡,改善滋生結節的“土壤”環境。
隨著指南的面世,針對肺癌的篩查及早診早治趨于規范,中醫對于“肺結節”這類疾病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入。我們也期待中西醫結合診療能夠發揮協同互補的的效果!
■ 注:文中方藥為醫生根據患者病情開具,僅供交流,切勿自行開具應用,請在正規醫院和醫生指導下進行診療。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