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發展到中、晚期時,出現持續性胃脘痛,經常惡心嘔吐,時有黑便,甚則嘔血,身體消瘦非常明顯,進一步發展,出現腹水、腹部脹大、上腹部腫塊等癥狀。
《傷寒論》里有一個溫胃名方——吳茱萸湯。全方雖然只有4味藥,但能溫、降、補合用,以溫降為主,肝、腎、胃三經同治。方中的吳茱萸溫胃暖肝以祛寒,和胃降逆以止嘔,為君藥。重用生姜,溫胃散寒,降逆止嘔,助吳茱萸溫降之力,為臣藥。人參甘溫,益氣健脾,為佐藥。大棗助人參補氣和中,合生姜調理脾胃,調和諸藥為使藥。諸共奏溫中補虛,降逆止嘔之功。
我之前接診了一位患者,來診時,主要癥狀是惡心、嘔吐,吐酸苦水,上腹部有嘈雜感,沒有食欲,特別乏力,怕冷,睡眠差。舌質淡,苔膩稍黃,脈沉。
此患者化療后,導致中焦脾胃運化失常、升清降濁等功能受到影響,出現嚴重的惡心、嘔吐、納差、便秘等表現。中醫治則以理氣和中、降逆止嘔為主。方選吳茱萸湯合黃連溫膽湯加減治療。
黃連溫膽湯溫膽湯加黃連演變而來。方中半夏降逆和胃、燥濕化痰;姜竹茹清熱化痰、除煩止嘔;枳實行氣消痰,使痰隨氣下;陳皮、茯苓理氣健脾,濕去痰消;甘草益脾和胃而協調諸藥;患者舌苔稍黃,提示體內有熱,但熱勢不盛,故予少許黃連以清熱燥濕和胃。
另加白術、薏苡仁以健脾利濕,加厚樸以增燥濕消痰下氣之功。姜竹茹、黃連為清熱之品,使全方補而不滯,寒溫并進,防止溫燥傷陰。黃連配吳茱萸以治肝胃不和之嘔吐吞酸,寓左金丸之意。黨參、白術、甘草、干姜相配亦有理中丸溫中祛寒、補氣健脾之功。患者服用一階段后,癥狀有所改善。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