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咨詢病例:
前言:肺實性結節是真的難以判斷些,特別是隨訪過的肺實性結節,它不吸收,但也不鈣化,長得也不快,這時候到底考慮良性還是惡性,不同的醫生意見不一,手術與否意見也不一。病人的選擇往往是多看幾位醫生,如果大多數醫生建議開刀就選擇開,多數建議觀察就緩一緩。但真理是否真的掌握在多數人手里呢?答案也許并不一定!
基本信息:
男 36歲
主訴:
發現肺部結節2年。
病史信息:
希望葉主任幫忙看下,能否確定結節性質,是繼續隨訪還是手術治療,目前某腫瘤醫院B和某地級三甲醫院C都表示惡性征兆相對較多,概率較大,建議手術治療。2020年,2021年在某部隊醫院A隨訪復查,說是變化不大。2022年最近3次是在B和C醫院復查,有電子影像,在A醫院的ct均無數字影像。
慢性疾病:
08年左肺患過肺結核。
希望獲得的幫助:
下一步診療方案。
影像展示與分析:
2020年7月報告,左上葉尖后段不規則高密度影,約0.9*0.8厘米許。
2021年9月報告示左上葉結節,大小是1.1*0.8厘米,其實與0.9*0.8厘米是說不上有顯著增大的。
這是2022年2月時平掃最大層面的樣子,病灶類三角形,邊緣較為平直,缺乏膨脹性。與胸壁之間有細線狀毛刺,不是腫瘤那種短的銳利的毛刺,更像慢性炎纖維細條索樣。
下面是2022年2月時靶掃描的:
病灶出之前的層面,鄰近胸膜處有增厚突起以及偏長細毛刺。
病灶出現,毛刺不銳利,連接胸壁與病灶。
病灶密度高,中間密度略低,整體邊緣平直缺乏膨脹性;毛刺細長,胸膜增厚。
實性部分密度過高,略不平,毛刺細長,胸膜增厚。
胸膜增厚處也有細長條索狀,病灶缺乏膨脹性,中間有空泡征。
空腔征明顯,周圍條索狀也明顯。
病灶表面相對平直,邊緣較清,毛刺細長。
以上幾圖也是類似表現:邊緣較平,毛刺細長,缺乏膨脹性與收縮力。
上圖見灶內有點狀高密度,是不是有鈣化呢?血管與之有相連。
冠狀位見病灶偏長條狀,邊上不像毛刺,而是纖維條索。
冠狀位此層面見鄰近胸膜增厚并有纖維增生條索狀與病灶發生聯系。
縱隔窗未見明顯鈣化。
再看間隔10個月于2022年12月份復查的:
我們不再一一解析了,總體上看沒有明顯進展,形態大小都類似,影像特征也類似。
但某三甲醫院出具的報告寫了“腫瘤可能”,這給結友很大的壓力。
我的意見:
開始我只看了兩次有影像的資料,并對比,給了下面這樣的意見:這個病灶2月到12月幾乎沒有變化,邊緣缺乏膨脹性,毛刺長,而且相鄰胸膜處有增厚,我覺得良性的可能性大些,但位置好,局部切了化驗也是可以的,既能明確診斷又去除病灶,單孔胸腔鏡局部切了也簡單。不過從良惡性來說,我仍傾向良性。或者你可半年后來我門診靶掃描下,之后再決定也可以的。意見供參考!
后續交流:
結友:葉主任,今年2月份在B醫院時,當時省人民醫院的曹捍波主任搞肺結節聯合診斷,他也讓隨訪,8月份我去B醫院,那邊讓手術,心理壓力很大。當時A醫院一個醫生推薦讓我找您,說您是金華的,回到金華發現你調杭州了。
我又去C醫院看,今天呼吸內科和胸外科兩個醫生都說惡性的征兆比較大,加上我曾經有肺結核,爺爺2018年也是肺癌去世,說是高危人群,建議我手術,個人心理壓力還是比較大的。最后想問下葉主任,假如我這個是惡性,我這種情況嚴不嚴重,短時間會不會有變化或者轉移什么的。或者是假如惡性,能不能判斷出屬于什么期?
我:良性的可能性大些。何況10個月都沒長,還怕接下來半年?
感悟:
有了后來提供的2020年與2021年的A醫院報告,再結果B醫院和C醫院的2022年的檢查結果,我們可以確定:1、這個病灶2年來幾乎沒有明顯進展;2、惡性征象不典型,也不確切;3、細長毛刺、邊緣平直缺乏膨脹性、胸膜增厚與纖維增生樣影像都指向這個病灶是良性;4、病史中有左肺結核史,并不是考慮惡性的依據,而恰恰因為有結核史,此灶是肉芽腫性炎的診斷更加確切了。
幾乎可肯定就是肉芽腫性炎,不可能是肺癌!非常同意曹捍波教授的意見。看肺結節,病史很重要、前后對比很重要、影像細節很重要,醫生的動機也很重要(想開這個刀,就更容易將影像特點往惡性考慮)。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