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女性第一高發癌癥,不少名人都難逃它的魔掌。不過,這些名人中,有些身患乳腺癌卻依然長壽,而有些卻年紀輕輕因癌去世了,如此割裂,到底是什么原因?今天我們就來一探究竟!
三位身患乳腺癌名人的優秀抗癌經驗
1、宋美齡(1897-2003)
宋美齡于2003年在美國紐約曼哈頓家中去世,享年106歲。她的一生充滿了傳奇,同時也憑一己之力開創了一個醫學奇跡:罹患惡性乳腺癌與卵巢癌兩種癌癥,可她不但抗癌成功,還成為了中美皆認可的最長壽癌癥病人之一。
2、于藍(1921-2020)
她是《烈火中永生》中的“江姐”,也是所有人心中永遠的“江姐”,她就是著名表演藝術家——于藍老師。
2020年6月,于藍老師在北京逝世,享年99歲。于藍早在1978年就被查出患乳腺癌,先后經歷兩次大的手術,與癌癥抗爭了40多年之久,最終憑借頑強的意志活成了人人羨慕的長壽老人。
3、秦怡(1922-2022)
2022年5月,著名演員秦怡辭世,享年100歲。秦怡是中國資歷最老的一批演員,她曾先后參演40余部電影和電視劇,塑造了無數經典角色,是我們這個世紀、這個時代真正的傳奇。
雖然這樣一位優秀的女演員,在年輕的時候曾被確診癌癥,醫生斷言,秦怡活不長了,但是她始終與病魔斗爭,并成功做到了長生存。
仔細分析這3位名人抗癌成功,并且成為長壽老人,科普君發現她們身上都有這幾個相似的共同點:
1、健康的飲食
嚴格控制每天攝入的食量、鹽量和油量,保證營養攝入全面,是三位長壽老人最重要的養生之道之一。
圖片來源:攝圖網
例如,宋美齡在摘除乳腺癌后,為了養生,于是改用清淡菜譜,除了一些必要蛋白質,會盡量少吃牛肉等高脂飲食,控制飲食,避免發胖;于藍老師的飲食習慣遵循現代養生理念,每天只吃八分飽,但講究飯菜葷素搭配,以清淡為主;秦怡老師當得知自己患癌后,就不斷告誡自己要控制飲食,保證一日三餐做到“少油”、“少鹽”、“少吃”。
2、心態平和
宋美齡不愛發脾氣,及時偶爾有氣,也從不在心里留氣,身邊的侍衛曾說,宋美齡從來不將壞情緒留在心里,遇到不順心的事,也會及時找好友談天,將心中的氣發泄出來。
秦怡老師在接受采訪的時候也說過,自己是一個不愛發脾氣的人,即便在患病后,心態也比較平和,總是以樂觀的態度去面對生活中的難題。
良好的心態剛好跟現代研究相符。現代研究認為,心理社會因素可影響乳腺癌患者后續的治療療效、生活質量及生存期[1]。
3、有興趣愛好
宋美齡查出癌癥后,康復期間為了打發時間,開始學習畫畫,后來還經常在她的住所舉辦個人畫展。除了畫畫,宋美齡還喜歡收藏各式各樣的旗袍,宋美齡其中收藏的旗袍堪稱世界之最。
圖片來源:攝圖網
于藍老師對文藝的興致甚濃,每天都會花大量的時間寫字、畫畫和閱讀,她認為,適當有一兩種興趣愛好,多使用大腦,才不會僵化。
對于癌癥患者來說,有一個自己感興趣的愛好十分重要,不開心或者感覺疲憊的時候,可借助愛好來快速緩解自己的心情,這對抗癌也是有好處的。
4、堅持運動
想要離長壽更進一步,運動是不可少的。于藍老師治療后更加注重養生鍛煉,無論冬夏忙閑,每天早上6點準時醒來,堅持做一些簡單的敲打身體、按摩身體關節的運動,讓胳膊、頸椎、腰和腿部保持一個靈活狀態。
秦怡老師雖然平時工作很忙,但她也會堅持每天散步與快走來鍛煉身體。她坦言:“外出辦事時,只要距離我不是很遠,我一定步行前往”。
對于癌癥患者而言,只要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堅持運動可以有效緩解癌癥患者的心理壓力、焦慮和緊張等消極情緒,還有助于提高新陳代謝、增強抵抗力,幫助身體恢復健康。
5、有不適及時就醫
癌癥患者長生存的另一個關鍵點在于“早發現、早治療”。1978年,正在工作中的于藍感覺左胸有點疼,觸摸發現一個腫塊,之后醫生告訴她是乳腺癌,于藍沒有猶豫,立刻配合醫生進行了癌癥切除手術。
圖片來源:攝圖網
術后,于藍沒有放松警惕,不久她感覺右胸部出現了疼痛,系早期乳腺癌復發跡象,于是再一次進行了切除手術。
從于藍老師的抗癌經驗可以得出,癌癥患者要嚴格按要求定期檢查,爭取“早發現、早治療”,才有可能延長生存。
名人長壽經驗總結:注意飲食、保持良好心態,養成好的生活習慣,身體有異常不適時,不要忍著,及早前往醫院查明病因。
二、年紀輕輕患癌而終的名人帶來的警示
目前,我國乳腺癌患者5年的生存率已達83.2%,比過去10年間提高了7.3%。不過,仍有不少名人在患癌后,年紀輕輕就離世了,例如《紅樓夢》林黛玉的扮演者陳曉旭(41歲)、歌手姚貝娜(33歲)。
1、不是說乳腺癌的生存率很高嗎?
相比于其他惡性腫瘤,乳腺癌的治療選擇相對較多,總體生存率也較優越,但是更細分的話,晚期乳腺癌的生存率比早期乳腺癌的生存率要低很多,晚期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為20%[2]。
當然,不幸診斷為晚期乳腺癌也不能自暴自棄,選擇正規醫院和臨床經驗較豐富的醫生,制定合適的個性化治療方案,同時樹立樂觀心態,堅定戰勝疾病的信心,仍有希望實現長期帶瘤生存。
反之,確診癌癥后不管不顧,癌細胞會迅速發展,最后往往帶來毀滅性的結果。2006年4月,陳曉旭確診晚期乳腺癌,當時一生告訴她,做化療病情能夠好轉,但她看淡了生死,拒絕了治療,選擇出家剃發為尼。2007年5月,陳曉旭以佛門弟子的身份,平靜地過完了她的今世。
2、乳腺癌復發也會影響患者的生存率
當時姚貝娜查出乳腺癌時,乳腺癌還是一個良性狀態,她沒有逃避而是接受了左乳全切手術和整形再造手術,又進行了化療。治療后恢復得很好,姚貝娜又重新回歸了舞臺。
重回舞臺的姚貝娜越來越忙,甚至忙到忘記復查,在主治醫生的多次催促下,姚貝娜終于騰出一天的時間進行復查,結果卻發現癌細胞都已經轉移到肝臟、骨頭。醫生建議姚貝娜立即停下工作入院接受化療,但被姚貝娜否決,她太熱愛自己的事業了。最終,姚貝娜因乳腺癌復發不幸病逝。
年輕生命就此隕落,實在令人惋惜,在惋惜之余,我們也得到不少警示:
3、患了癌不要消極對待
發現癌癥后,患者必須要到正規醫院進行規范化、系統化的治療,才能盡早遏制住癌癥的發展,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消極對待的態度只會加速癌癥的擴散。
4、過度勞累會引起復發
癌癥患者勞累會加重身體負荷,導致抵抗力下降,在身體內“休眠”的癌細胞可能就會伺機復發。
5、治療后也要定期復查
癌癥治療結束并不意味著一勞永逸,乳腺癌患者仍面臨復發轉移的風險。而定期復查有助于及時的發現轉移及復發的征象,及早的予以治療。
The End
那些生存期長的名人們,除去診斷及時、醫術高明之外,與她們的日常養生之道有著密切的聯系。這些長壽秘訣都很簡單,人人都可以復制。
而一些生存期短的名人,患友們及早了解其中的原因,有助于躲過影響壽命的因素,實現有質量的長生存。
圖片來源:頭條正版圖片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