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接觸中醫藥學幾十年,臨床上遇見過很多患者,雖尋求中醫看診,但內心總有關于中醫藥“科不科學”、“有沒有用”的矛盾疑問。
中醫泰斗呂炳奎老前輩,曾有句名言廣為流傳:西醫學自認為已了解生命,但一根草,又況且能了解多少?
雖然這句話是“氣話”,但不無道理。花園中隨便的一根草,我們又知曉多少呢?你看到它是綠色的,細長的,可能還叫得出它的“稱謂”,但其他呢?它的特征、屬性,它與周邊關系,它的生命細節呢?只有小朋友會說:“老師,我認識這草。”
如果我們身體有異常反應,即使影像檢查沒有確切問題,就不需要調理改善了嗎?等到真的成了疾病,又是否還來得及呢?
經絡、循經感傳現象客觀存在,針灸經絡治療明確有效,但至今難以在組織形態上找到確鑿依據。因此很多人嗤之以鼻,不予認可。
諸如此類種種,是否只有看得見的被承認,看不見的就不存在了?
筆者曾有位膀胱癌患者,90歲高齡,自己本就是外科醫生,發現腫瘤后,立刻進行電切術,后4次絲裂霉素次灌注,過了半年,又見小便困難,淋漓不盡,檢查明確膀胱癌復發。
因不想再用創傷性治療,便找到了我。后續我給予他的治療主要以內服為主,佐以中醫藥抑瘤口服制劑,配合外敷消瘤粉等。2個月復診時,癥狀大為改善。又過了4個月,在此MR檢查,整個膀胱壁明顯變薄,十分均勻,恢復的相當不錯。
這些臨床上的一個個真實案例,更使筆者清晰地意識到人體始終在演化變遷之中。更因其是個活著的生命體,所以我們只要創造條件,令它向合適方向演化,就很可能促成其“復原”。
若只一味的改造它,化學藥物糾治它,抑殺它,盡管短時間內癥狀可能消失,但內環境及周遭關系發生改變,后續效應難以判斷。
因此,筆者不僅堅定癌癥是“可逆”的疾病,更堅定地信奉“生態醫學”,才是疾病治療的康莊大道!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