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是醫院中十分常用的一個檢查項目。尤其是在疫情之中,胸部CT更是診斷肺炎的一個“金標準”。
但從誕生以來,CT較高的輻射劑量也一直讓人們擔心——做CT會不會增加癌癥風險?哪怕隨著技術進步,單次CT檢查的輻射劑量已經一降再降,但人們做CT的機會卻越來越多,對CT致癌的擔心依然存在。特別是對輻射比較敏感的兒童,受CT檢查輻射的影響可能更為明顯。
最近一項研究再次加深了人們對CT致癌的擔憂[1]。勃蘭登堡醫學院的Michael Hauptmann教授團隊分析了歐洲658752名在22歲以前做過CT的年輕人和兒童的數據發現,平均每100mGy的腦部CT輻射劑量與5年后的腦癌風險增加27%和神經膠質瘤風險增加11%相關。單次頭部CT大約會在之后的5~15年中,在每10000人里增加1.1例腦癌。
需要強調的是,CT檢查在很多情況下是必不可少的,不要因為擔心之后的腦癌風險因噎廢食。
CT在很多疾病中都是很有價值的一項檢查,能讓醫生清楚地看到患者身體內部的情況。哪怕CT的輻射劑量較高,依然是最常應用的檢查之一。
腫瘤、肺炎、外傷等諸多疾病的診治過程,乃至肺癌的篩查,都會用到CT檢查。
畢竟x光平片雖然輻射劑量低,但體內的臟器都疊在一起,復雜點的問題就看不清楚。而核磁共振雖然軟組織分辨率優秀還沒輻射,但掃描時間長,限制多,價格高。相比之下,CT還真是一個物美價廉的選擇。
這種情況下,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兒童和年輕人接受CT檢查的次數大幅增加,CT檢查也為這些患者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診斷信息。
但CT的輻射也有可能造成患者之后腫瘤風險的升高,尤其是兒童和年輕人。
2歲以下兒童和年輕人中,各部位的CT掃描占比
這里面最值得關注的就是腦癌。
一方面,腦癌本就是兒童和年輕人中最常見的腫瘤之一。另一方面,頭部也是兒童和年輕人中最常做CT掃描的部位,在22歲以下人群中可以占到CT掃描次數的65.9%[2]。
本次研究中,Hauptmann團隊利用EPI-CT隊列中658752名在22歲前做過CT的兒童和年輕人的數據,分析了他們CT掃描中腦部接受的輻射劑量與腦癌發生率的關系。
為了排除反向因果關系的干擾,研究中還特地排除了做CT后5年內發生的腦癌。
這些患者中,56%是男性,73%至少做過一次頭頸部的CT檢查。在從首次CT完成后5年開始的中位5.6年的隨訪中,共發生了165例腦癌,其中121例是神經膠質瘤。
數據顯示,所有被納入研究的患者,腦部平均輻射劑量為47.4mGy,而發生腦癌的患者平均為76.0mGy,顯著高于全體平均水平。相比于腦部輻射劑量在5mGy以下的患者,腦部輻射劑量在41mGy~47mGy的患者,和150mGy以上的患者,腦癌風險分別升高了1.1倍和4倍。
為了進一步避免反向因果關系,研究人員還將隨訪的開始時間推遲到首次CT后6~10年,但結果依然顯著。
腦部CT輻射劑量和腦癌風險的關系
按2012年后一次頭部CT 38mGy的腦輻射劑量計算,平均每10000名兒童或年輕人做一次頭部CT,就會在之后的5~15年里造成1.1例腦癌。
論文作者Hauptmann教授表示:“我認為目前關于這種風險的意識不夠。有證據表明,根據指南,不可忽略數量的CT是不合理的。并且有證據表明,不同國家之間,乃至同一國家的不同醫院之間,CT的輻射劑量差異很大。”
加州大學的Bindman-Smith博士也認為,這一研究強調了將輻射劑量保持在最低水平的重要性,而目前做的還不夠。同時她還建議對CT的使用進行優化和監管,以盡可能降低患者受到的輻射劑量。
參考文獻:
- 1. Hauptmann M, Byrnes G, Cardis E, et al. Brain cancer after radiation exposure from CT examinations of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 results from the EPI-CT cohort study[J]. The Lancet Oncology, 2022.
- 2. Bernier M O, Baysson H, Pearce M S, et al. Cohort profile: the EPI-CT study: a European pooled epidemiological study to quantify the risk of radiation-induced cancer from paediatric C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19, 48(2): 379-381g.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