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愛硒健康網丨癌癥腫瘤治療助手

    聳人聽聞的「切爾諾貝利2.0」是真的嗎?吃瓜之前,不如先把煙戒了

    最近,相信很多人都被一則新聞刷屏了:美國俄亥俄州危險化學物質氯乙烯泄漏

    被部分喜好標題黨的媒體稱為“切爾諾貝利事故2.0”,宣稱大量一級致癌物氯乙烯的擴散,將導致發生事故的小鎮成為“死地”,幾公里以內的魚蟲花鳥全死了,同時未來將因此產生大量癌癥患者。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癌癥科普媒體,對于此次流傳甚廣的流言,我們有必要進行一個客觀的評價:

    此次美國氯乙烯泄漏事件,所造成的的危害絕非危言聳聽的“切爾諾貝利2.0”,但也并非全無影響,仍有可能對當地的生態產生一些深遠危害。

    我們先來回顧這次事件:

    2023年2月3日,美國俄亥俄一個有4800名居民的小鎮附近,發生貨運列車出軌事故。一列運載著危險化學物質“氯乙烯”的貨運火車在美國俄亥俄州脫軌,進而引發了一場持續數日的火災。

    這列脫軌的列車共有100節車廂,其中有50節脫軌,20節裝載的是化學危險品,5節車廂裝載的是危害巨大的氯乙烯。發生火災后,現場燃起熊熊大火,車廂遭到濃煙烈焰吞噬,煙霧籠罩全鎮。

    具體情況有多嚴重,下面的小視頻就可見一斑:

    聳人聽聞的「切爾諾貝利2.0」是真的嗎?吃瓜之前,不如先把煙戒了

    如此濃烈的煙霧,恍如末世降臨。濃煙甚至能在氣象雷達上顯示,還飄散到附近小鎮:

    聳人聽聞的「切爾諾貝利2.0」是真的嗎?吃瓜之前,不如先把煙戒了

    事故發生后幾天,為了妥善處理危險化學物質泄漏帶來的問題,運載公司諾福克南方(Norfolk Southern)及當地政府部門做了兩件事:

    • 緊急疏散方圓數公里內的數千位居民
    • 將火勢控制在受控燃燒范圍內,在監控下逐步釋放燃燒產生的有毒化學物質

    2月9日,當地環保部門發布通告,認為疏散區內外的空氣已恢復到正常水平。雖然目前在在火車脫軌的地點檢測到了有害物質,但在出軌地點之外沒有,結論是接受疏散的當地居民已經可以正常返回家中了。

    有害物質氯乙烯泄漏,“有些影響,但沒那么大影響”

    我們先談談這次主要的危險化學物質氯乙烯。

    這次事故中泄漏的氯乙烯(Vinyl chloride,化學式為C2H3Cl)是一種危險化學品。


    在室溫下,它是一種無色、易燃的有毒氣體。它在工業上的運用廣泛,最重要的一個工業用途,就是用于生產聚氯乙烯(PVC,即我們常說的工業塑料),制造膠黏劑、涂料、食品包裝材料、建筑材料,還可用作染料及香料的萃取劑。

    雖然它的衍生物范圍非常廣,但它本身是有著強烈毒性的。

    在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布的致癌物清單中,氯乙烯被列為“一類致癌物”,與酒精、甲醛、煙草等常見的一級致癌物并列。

    另外,它的濃度越高危害越大。高濃度的氯乙烯可以造成急性中毒,例如頭暈、惡心、心律不齊甚至呼吸衰竭。而如果長期接觸氯乙烯,則可能引起多種腫瘤、慢性肝細胞損傷、肝炎、肝硬化、非肝硬化性門靜脈高壓、系統性硬化癥等疾病。

    這是氯乙烯可能造成的危害。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最終當地采取了燃燒的方式解決氯乙烯可能帶來的影響。

    經過咨詢專業化工人士,我們得知氯乙烯在空氣中燃燒會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氯化氫。氯化氫的水溶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鹽酸。

    同時,氯乙烯燃燒還會產生光氣和二噁英。

    光氣急性毒性很大,但易水解,長期危害不大;二噁英致癌致畸致突變,難以降解,還會生物富集。

    因此,在一些報道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事發地的車輛經過雨水后,車身塑料件出現了很多腐蝕的痕跡:大量燃燒產生的氯化氫與雨水形成了我們常說的酸雨,對車身造成了腐蝕。

    酸雨同樣對人體有害,但其致癌風險,已經較氯乙烯大幅下降了不少。

    當然,盡管采取了燃燒的處理措施,前期已經擴散或是浸入土地的氯乙烯想必是難以清除了。根據查詢醫學文獻,我們發現氯乙烯氣體在大鼠動物實驗中的慢性中毒的條件是:在低濃度氣體中連續吸五個月。

    而氯乙烯本身在光照、受熱的條件下會快速分解,很少會在環境中長期殘留。也就是說后續揮發的氯乙烯可能會在當地持續存在一段時間,產生對人體的威脅,但所幸泄露地點在室外,在空氣流通的情況下,一般不會出現“人體長期吸入”的情況,揮發時間一般也不會長達5個月。主要需要注意的是二噁英、光氣等。

    因此,這次氯乙烯泄漏的事件,勢必會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一定影響,對人體也會存在潛在的長期影響,但被夸大為“切爾諾貝利事件2.0”,顯然是有些離譜了。

    吃瓜的我們,需要注意的問題

    不管怎樣,遠在大洋彼岸“吃瓜”的我們,是不必擔心此次美國泄漏的氯乙烯對我們造成什么實際影響了。

    但在這里,我們要提醒大家的是:我們并非完全接觸不到氯乙烯。

    日常生活中,我們接觸氯乙烯最多最大的場景就是:吸煙或是接觸二手煙(吸入吸煙者呼出的煙草煙霧)及三手煙(吸入殘留在衣服、墻壁、地毯、家具、頭發和皮膚等表面的煙草殘留物)。

    煙草這類“消遣”方式,真的可謂五毒俱全,無論是哪種致癌物質都離不了它。除了氯乙烯以外,煙草中存在50多種致癌物質,甚至存在放射性元素釙,隨著煙霧進入肺部后,這些微小顆粒就成為了一個個吸煙者肺中的小型「放射源」。對老煙槍而言,每年受到的輻射量就相當于1600多次胸部X光片。

    又回到了老生長談的話題:戒煙

    無論什么樣的吸煙方式都是有害的,具體在本篇科普文章來說,煙民很很有可能一邊在通過吸煙吸入氯乙烯,一邊在感慨美國人民即將遭受氯乙烯的毒害。

    所以,吸煙有害健康,這句話真不是說說而已。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評論 搶沙發

    • 昵稱 (必填)
    • 郵箱 (必填)
    • 網址
  •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又黄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