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是上午做還是下午做?恐怕很多患者朋友都覺得上午下午區別不大,什么時候方便什么時候做。然而,上午還是下午這樣一個簡單的選擇,有的時候就能讓死亡率相差7倍。
不久前,韓國首爾國立大學醫學院發現,在女性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中,下午化療的效果遠遠好于上午化療,不但死亡風險降低86%,疾病進展風險降低64%,病毒感染、發熱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的不良反應的發生還更少[1]。
研究人員認為,在其它癌癥的化療中很可能也存在類似規律。
在癌癥治療中,很多療法的效果都會受到晝夜節律的影響,比如:
● 使用替莫唑胺治療腦膠質瘤時,早上服藥的效果更好。早上和晚上服藥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別為1.43年和1.13年,MGMT甲基化患者中早晚服藥的差異更大[2]。
● 接受伊立替康治療的女性結直腸癌患者中,早上給藥更易發生中心粒細胞減少[3]。
● 接受PD-1治療的黑色素瘤患者,20%以上劑次在下午4點半后注射會讓死亡風險翻倍[4]。
● 接受PD-1治療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早上給藥的療效是下午的近4倍[5]。
不過在血液學腫瘤中,晝夜節律對治療影響的研究還較少。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的科學家就對一種血液腫瘤——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進行了研究。
DLBCL是成年人中最常見的一種非霍奇金淋巴瘤。目前,利妥昔單抗+化療的R-CHOP方案是大多數DLBCL患者的唯一治療選擇,大約能治愈60%的初治患者,而復發或難治性患者仍缺乏有效的治療方式。這使得DLBCL特別適合用來研究化療時間對療效的影響。
研究人員共設置了兩個研究隊列:包含210名患者的生存隊列和包含129名患者的不良事件隊列。研究中各組患者構成相似,所有患者的ECOG評分都為0~1分,大約一半患者患有III~IV期疾病。
生存隊列中位隨訪了40.7個月,大多數患者在完成化療時都得到了完全緩解,整體的中位總生存期86個月,中位無進展生存期尚未達到,可以說療效很好。
不過在女性患者中,在上午接受化療的患者和在下午接受化療的患者,療效差距很大。
上午治療的患者中,有33.3%在隨訪期間病情進展,19.6%死亡;而下午化療的患者中只有13.9%在治療期間進展,2.8%死亡。
上午治療的女性患者劑量減少更多,生存期更差
而在不良事件隊列中,上午化療的女性不良反應出現的更多,20.8%發生過發熱性中性粒細胞減少,16.7%發生過病毒感染;而下午化療的女性患者中這兩種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分別只有9.8%和2.4%。這也導致上午化療的女性患者會更多的推遲或減少藥物劑量,可能影響了療效。
不過在男性中,上午化療和下午化療的差異并不顯著。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因為男女兩性男女兩性造血系統的晝夜節律不同。女性的造血系統大約在每天早上達到活躍的高峰,正好和上午化療的時間重合,可能是上午化療副作用更大的原因。而男性的造血系統晝夜波動較為平緩,受化療時間的影響也較小。
研究人員計劃接下來在更大規模的研究中進一步驗證這一結論,并探究在其他癌癥的化療中是否有類似現象。或許在將來,醫生還可以根據患者的睡眠模式,制定個性化的抗癌時間計劃,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