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描述】
張醫生,您好!我媽媽53歲,2019年6月做了直腸Ca根治術,病理診斷:T3 N1b M0 III B期。術后進行奧沙利鉑化療。共計化療7次。今年6月17日復查正常,但是12.17日進行復查,CT顯示:吻合口腸壁稍增厚,直腸右側及后方異常密度灶,M灶可能。想請教張醫生:這是不是代表復發或轉移?之后該怎么治療?
患者直腸癌術后1年半局部復發。術后病理看中期,T3N1b。術后做了輔助化療。目前CT檢查看應該是盆腔復發。對于局部復發的診斷,一般很難取到活檢病理,因為復發病變位于直腸外,甚至盆腔側方深在間隙,很難穿刺活檢。主要依靠增強CT或者核磁共振,必要時可以結合PET/CT的表現。這個患者沒有做術前放療,客觀上增加了局部復發風險。
進展期低位直腸癌術前放療可以降低局部復發風險
對于直腸癌局部盆腔復發,一般不首先手術切除。這種情況下,單純再次手術很困難,一是術后粘連嚴重,再次手術出血風險增加,再者術中難以明確轉移的病灶,尤其是病灶不大的情況下。因此,對于,直腸癌局部復發后的治療,建議化療聯合局部放療(前提是術前沒有根治性放療),同時完善分子檢測,選擇合適的靶向藥物。
化療聯合靶向藥物是目前晚期腸癌一線治療方案
如果有機會應用PD-1免疫治療,可以考慮化療聯合免疫治療。
微衛星高不穩定,腫瘤突變負荷高是適合PD-1免疫治療的重要指標
對于進展期中低位直腸癌,如果術前局部病灶進展明顯,比如侵透腸周系膜,盆腔淋巴結轉移多,尤其懷疑有側方淋巴結轉移時,不要輕易直接手術。最好做術前治療,比如術前根治性放療或者放化療聯合,這樣可以降低術后局部復發風險。
直腸癌核磁共振表現可以顯示腸壁增厚,腸周淋巴結腫大
另外,如果明確有側方淋巴結轉移的情況下,即使做了術前放化療,手術也要擴大淋巴結清掃范圍,標準的TME手術并不能滿足這類患者的治療需求,需要加做側方淋巴結清掃。當然,這必然增加手術時間,手術難度,增加手術風險。因此,需要到熟練的專科醫生去手術治療。
直腸癌術后復發的影響因素,除了治療是否規范外(比如治療策略是否合理,該做的術前治療沒有做,手術是否標準或者高質量的淋巴結清掃),還與診斷時病情嚴重程度,腫瘤本身的惡性程度,甚至年齡,心理狀態等都有一定關系。
腫瘤的異質性就是說,即使同一個專科醫生,同樣的病情,同樣的治療方案,有的患者治愈了,也有少數患者甚至術后一年內復發。但是,無論如何,早發現,規范的治療方案,高質量的手術,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愈率,降低復發風險。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