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上周接診了一位A/T>1的甲狀腺結節患者,該老年患者第一次做甲狀腺B超,就被發現甲狀腺結節。綜合觸診、彈性B超檢查,“4B、低回聲結節伴多發鈣化、A/T>1”,雖然結節不大,但筆者考慮甲狀腺惡性結節,建議患者不必穿刺活檢,直接手術治療。
細閱術前CT,筆者發現右氣管食管溝有可疑淋巴結,與喉返神經關系較密切。
術中快速病理證實為甲狀腺乳頭狀微癌、右側氣管食管溝的淋巴結與喉返神經粘連。保護喉返神經、甲狀旁腺,筆者清除頸總動脈鞘、食管及氣管間淋巴結組織。
術后病理診斷為雙側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淋巴結有轉移。術后老人家康復很好。
甲狀腺結節很常見,大多數是良性的,定期隨訪即可。筆者常碰到好多甲狀腺結節患者只關注甲狀腺大結節,擔心大結節會惡變,但對小結節不怎么上心,以為小結節問題不大,因為好多患者以為甲狀腺癌是“善癌”,即使運氣不好患了甲狀腺癌,也不太會出現轉移。
而本例患者的手術病理結果證實“甲狀腺癌是善癌”的想法是錯誤的,該患者雙側甲狀腺小結節都是癌,而且出現了淋巴結轉移,因此筆者建議要對可疑甲狀腺結節進行穿刺活檢或直接手術治療,術前應CT檢查評估浸潤、淋巴結轉移情況,千萬不要認為甲狀腺結節小就不會轉移!
結合本病例,筆者給大家談談:1、如何通過B超描述評估甲狀腺結節良惡性?2、什么情況下需要做甲狀腺穿刺或手術?
B超對甲狀腺結節良惡性的判斷
1、甲狀腺結節的大小并不是判斷良惡性的標準。
2、超聲檢查報告中的描述若包含以下內容,提示惡性的可能性較大:①微小鈣化(砂礫狀鈣化、針尖樣或簇狀鈣化等);②邊緣不規則(邊界模糊/微分葉);③縱橫比>1;④實質性、低回聲或極低回聲結節;⑤結節內或周邊血流豐富(TSH正常情況下);⑥有頸部淋巴結異常等。
3、TI-RADS分類在4類以上,說明惡性可能性大。
有以上情況時,需要及時聯系專科醫生,尤其是有以下情況更應高度警惕甲狀腺癌:
①童年期頭頸部放射線照射史或放射性塵埃接觸史;
②全身放射治療史;
③甲狀腺癌或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病(MEN2型)、家族性多發性息肉病、某些甲狀腺癌綜合征(如多發性錯構瘤綜合征、Carney綜合征、沃納綜合征、加德納綜合征等)的既往史或家族史。
什么情況下行甲狀腺細針穿刺?
甲狀腺細針穿刺活檢(FNAB)是評估甲狀腺結節的金標準,是目前最精確且性價比最高的方法。
有以下情況,建議考慮穿刺活檢:①結節直徑>0.5cm,尤其是結節短期內增大明顯時;②具有惡性超聲征象;③伴頸部淋巴結可疑惡性征象;④童年期有頸部放射線照射史或輻射污染接觸史;⑤有甲狀腺癌或甲狀腺癌綜合征病史或家族史;⑥降鈣素水平異常升高。
為提高甲狀腺結節良惡性診斷準確性,可對穿刺標本進行基因檢測(最常用的是BRAF突變)。
甲狀腺細針穿刺活檢(FNAB)按Bethesda報告系統將診斷分成六個等級,不同等級的結節有不同的惡性風險,并有相應的臨床處理建議,使甲狀腺結節的臨床處理更加規范和個性化。
甲狀腺細針穿刺細胞學Bethesda報告系統診斷分類
|
什么情況下甲狀腺結節需要手術?
如果穿刺確診為甲狀腺癌,需要手術治療,手術可采用常規開放手術或腔鏡手術。
如果考慮是良性結節,可隨訪復查,但以下情況時考慮手術治療:
①結節較大,出現與結節明顯相關的壓迫癥狀;
②合并甲狀腺功能亢進且內科治療無效者;
③腫物位于胸骨后或縱隔內;
④結節持續增長、有惡變傾向或合并甲狀腺癌高危因素。
總的說來,甲狀腺結節雖然高發,但不要害怕,因為絕大多數是良性的,但千萬不要有“甲狀腺結節小就不會有事”的想法,發現甲狀腺結節后一定要及時到專科就診,由專科醫生評估后決定是否穿刺活檢或手術治療,以便規范和個性化診治,最大程度保障甲狀腺健康。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