侖伐替尼,作為近幾年來肝癌領域最重要的靶向藥物之一,相信大家并不陌生。
2018年11月,侖伐替尼正式登陸中國,它是自2008年索拉非尼在中國獲批后,我國晚期肝癌治療十年來的首個新藥,一款真正“十年磨一劍”的靶向藥物,專門為中國肝癌患者“量身定制”。
但任何一款靶向藥物都面臨一個難解的問題:耐藥。這是制約癌癥患者長期生存最大的“攔路虎”。
針對靶向藥物耐藥問題,找到它的繼發突變“蛇打七寸”是關鍵。
例如肺癌EGFR突變,現在已經由第一代靶向藥物發展到了第三代靶向藥物,正在朝著第四代靶向藥物研發。
妥妥的“打怪升級”:存在EGFR突變的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超過兩年,長期生存的也大有人在。
如今,隨著臨床研究的進步,可能是侖伐替尼的繼發突變——FZD10被研究者們抓住了蹤跡,讓研究者們找到了對付侖伐替尼耐藥的關鍵。
最近,來自中國的研究團隊——同濟大學醫學院附屬東方醫院、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和上海長海醫院的研究人員,在胃腸道病癥的權威期刊《Gastroenterology》中發表了重磅成果:
在誘發肝癌最關鍵的種子——肝癌腫瘤干細胞中,研究者們發現了一個叫做FZD10的基因突變,在肝癌細胞復制、轉移和導致靶向藥物侖伐替尼耐藥的過程中,都發揮重要作用。
更重要的是,通過抑制FZD10基因表達,研究者們發現肝癌干細胞的遷移與侵襲能力都顯著下降,發展成為實體腫瘤的概率更是大幅下降。
肝癌腫瘤干細胞,癌細胞中的“帶頭大哥”
研究人員們最初發現這個基因的蹤跡,是在肝癌腫瘤干細胞中找到的。
在組成實體瘤的肝癌細胞中,我們所謂的“肝癌干細胞”是最活躍、具備長期反復致瘤能力的癌細胞中一類“特殊群體”,具備持續分裂的能力。
它幾乎代表了癌細胞所有的“惡意”:無論是癌癥的發展、轉移或是耐藥,它都是其間非常重要的機制之一。對肝癌患者而言,實體瘤中肝癌干細胞占比越多,意味著患者的預后越差,后續治療的難度也越大。
因此,怎么精準狙擊這群“搗蛋分子”,一直是醫學研究者們的研究重點。
突入敵后!鎖定FZD10基因弱點擊破,解決侖伐替尼耐藥不在話下
了解敵人,是消滅敵人的第一步。
當研究者們把肝癌干細胞所有可能存在的潛在靶點都一一展現出后,“罪魁禍首”FZD10的犯罪證據逐一顯現:在所有上調的379個基因中,FZD10是上調倍數最多的基因;而且隨著病灶連續增殖,FZD10的表達水平在肝癌細胞中的比例越來越高。
進一步研究,FZD10更是露出了“馬腳”:與肝癌的原發病灶相比,FZD10基因在復發、轉移的肝癌組織中表達顯著升高。除此以外,對靶向藥物侖伐替尼耐藥的肝癌患者組織,FZD10的表達明顯高于對侖伐替尼依舊敏感的肝癌組織。
研究人員們進一步開展了回歸分析,結果同樣支持他們的猜測:肝癌組織中FZD10的表達在臨床上往往代表了這類肝癌更具侵襲性。FZD10高表達,無病生存期和總生存期都可能更短。
于是,研究人員們在小鼠身上進行了測試。通過削弱小鼠體內肝癌病灶的FZD10表達,肝癌細胞的遷移和侵襲能力明顯降低,腫瘤的生長與轉移速度明顯下降。
在開展研究的過程中,研究者們還收獲了一份“意外之喜”:FZD10過表達可能是肝癌重要靶向藥物侖伐替尼耐藥的原因之一!
在分析臨床患者數據的過程中,研究者們發現FZD10低表達的肝癌患者,在經過侖伐替尼治療后,生存時間明顯更長,同時療效的反饋也更優異。而FZD10高表達的肝癌患者,對侖伐替尼治療表現出了明顯的耐藥性。
為了驗證這個猜想,研究者們采取了兩類前沿的臨床研究方式:患者源性腫瘤類器官(PDOs)和患者源性異種移植(PDXs)模型,來證實FZD10與侖伐替尼之間的聯系。
兩者的試驗結果非常顯著:侖伐替尼對FZD10表達水平較低的原發性肝癌病灶治療非常敏感,幾乎可以完全阻斷病灶的生長,而FZD10表達水平較高的肝癌病灶對侖伐替尼治療具有耐藥性,治療效果非常差。
因此,盡管還沒有在人體的臨床試驗中證實這一結論,但僅憑借PDOs和PDXs兩類先進的模型,我們幾乎就可以判斷FZD10靶點一定對肝癌的治療(包括侖伐替尼耐藥的肝癌患者)有著重要的意義。
期待從這個臨床發現開始,我們的肝癌二代靶向藥物逐步登上我們的醫療舞臺,造福更多肝癌患者!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