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剛來到腫瘤內科病房就診的老李,發現了一個大“秘密”,那就是主任在查房的時候,總是詢問部分有化療不良反應的患者:“化療期間每天喝了多少水”。同時主任還反復強調:“化療期間多喝一杯水,勝吃一片藥”。老李就納悶了,難不成,喝水也能減輕化療期間的毒副反應嗎?
其實,說起來化療期間要囑咐患者多喝水,還真有著他的道理。眾所周知,化療藥物有著其獨特的作用機理,很多藥物具有著廣泛的多器官毒性反應,因此在藥物治療使用期間,在最大限度的發揮其藥物抗腫瘤作用的同時,還要最大程度的減輕藥物的不良反應。我們就以化療中最為常用的藥物順鉑來說。
在臨床上,順鉑經過靜脈給藥以后,在體內迅速吸收,可以分布于全身各個組織、器官,對于腫瘤組織沒有明顯的選擇性分布,這也是順鉑發揮抗腫瘤作用和引發不良反應的主要原因和時期。
此外,順鉑在體內消除相對較為緩慢,主要是經過腎臟排泄,正常情況下,給藥后5天時間內可以從尿液中排除27~54%,少量可以由膽道排出。如此的結果就會導致發生很多的藥物性毒副反應,如單次中、大劑量用藥后,會出現腎功能障礙,甚至于發生嚴重的腎小管壞死、無尿和尿毒癥,同時也會引發惡心、嘔吐等消化反應,發生耳鳴和高頻聽力減低的耳毒性,以及運動功能失調、肌痛、上下肢感覺異常等神經毒性。
面對著這些問題,在臨床藥物應用的時候,尤其是單次用藥量較大的時候,一般會鼓勵患者在治療之前,給藥以后都建議進行充分的、大量的“水化治療”,這樣就可以很好的減少由順鉑所帶來的藥物毒性反應發生。這里的所說的“水化治療”,就是我們常說的治療期間囑咐患者大量喝水,一般建議每天飲水量達到2000到3000毫升左右,或者進行較大量的靜脈輸液。這樣就會最大程度的降低藥物在腎臟局部的藥物濃度,增加藥物的代謝速度,減少藥物在體內的蓄積量,從而達到減輕藥物毒副反應的作用。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