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
【品種來源】蟾蜍科動物中華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全體。產于全國大部分地區,多穴居于泥土中或棲于石下及草間。夏、秋季捕捉后,先采取蟾酥,然后殺死,曬干,為“干蟾”;或殺死后除去內臟,用竹片撐開曬干,習稱“干蟾皮”;亦有將活蛤蟆洗凈,直接加水煮熟用。
【別名】癩蛤蟆等。
【性味】味甘、辛,性涼,有毒。
【歸經】入心、肺、肝、胃、腸經。
【功效】消癥散結,解毒止痛,抗癌抑癌。用于肝癌、肺癌、胃癌、淋巴肉瘤、食管癌、賁門癌、腸癌、膀胱癌、皮膚癌、白血病、陰莖癌等各種惡性腫瘤。此外,本品是中醫治療疳積、氣管炎的常用藥。
【現代研究】主要含有華蟾蜍毒素、華蟾蜍素、蟾蜍次素及多糖類、甾醇、蟾蜍堿、氨基酸等。此外,本品還有抗輻射、增強機體網狀內皮系統功能、升高白細胞、強心、消炎、鎮痛等作用。
【日常應用】本品抗癌,日常應用以煎湯、浸酒、制成丸劑或研末服用為主,亦有制成注射液注射或制成軟膏外用等。
- 煎劑
干蟾抗癌飲:干蟾皮、白花蛇舌草、石見穿、貓人參、藤梨根、黃芪,加水煎煮2次汁,分3次服,每日1劑。適用于肝癌、胃癌、腸癌、食管癌、淋巴肉瘤等。
- 散劑
蟾蜍粉:大蟾蜍皮,焙干或烘干,研成細粉,均勻分成10—15包。每日服3次,每次1包,飯后服,溫開水送下。同時用鮮蟾蜍皮貼敷脾臟處。適用于霍奇金病。
【使用注意】孕婦慎用。
【按語】蟾蜍治癌,簡便實用,只要掌握用量,服法得當,身體適應,抗癌效果是較好的。本品對農村地區的患者來說,采藥比較方便。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