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含手術標本展示,點擊閱讀請注意)
手術病例分享:
前言:我們說肺結節良惡性的判斷胸部CT的影像非常重要,大部分時候幾乎只憑肺CT就可判斷個八九不離十。而當影像上存在分葉征、毛刺征、血管征以及支氣管通氣征等諸多惡性影像特征的時候,就更不容易錯。當病灶為混合磨玻璃密度,實性成分占比高,則一般必為浸潤性癌,風險明顯較高。但近日有一例肺結節病人,我術前考慮肯定是浸潤性腺癌的,建議他盡早手術。結果出來卻是微浸潤性腺癌,十分讓人意外。我們回頭再來分析,應該仍有我們之前沒有注意到的細節信息。
病史信息:
患者男性,42歲,發現左肺結節10余年,增大5月余入院。
影像展示與分析:
左上病灶出現,淡磨玻璃影,有長毛刺連到胸壁處。
病灶為磨玻璃成分,鄰近相應胸膜有增厚。病灶與增厚胸膜間有長毛刺相連。
病灶相對有點散,內部有出現了實性成分。相應胸膜增厚,寬基底貼著胸壁。
此層見病灶毛刺征明顯,有月牙鏟征以及實性成分,鄰近相應胸膜仍是有增厚的。
病灶有的毛刺顯得較長且纖細;有分葉征;有實性成分,而且占比高;內部有小空泡樣(擴張細支氣管管);整體輪廓較清。
病灶分葉明顯,密度高,邊緣是磨玻璃成分。
灶內擴張的支氣管;邊緣有毛刺,且是短毛刺征;實性成分明顯;整體輪廓較清。
上圖示有血管進入病灶;磨玻璃成分增多;灶內擴張支氣管明顯;表面分葉也明顯。
磨玻璃成分以及中間的實性成分。
上圖已經以磨玻璃成分為主了。
鄰近區域的胸膜有鈣化結節。
鄰近區域鈣化結節縱隔窗上所見。
主病灶矢狀位見表面分葉、毛刺、灶內小空泡征以及實性成分糾集明顯,有較強的收縮力。
異常增粗的血管進入病灶區域,實性部分有收縮力;胸膜有牽拉;邊緣有毛刺征。
分葉明顯,密度高,毛刺明顯,輪廓清楚,有強收縮力。
灶內支氣管擴張僵硬,鄰近胸膜有增厚。
灶內支氣管擴張,病灶邊緣毛刺明顯;分葉征較深。
右側有淡磨玻璃結節。
影像判斷:
左上葉非常典型的惡性影像表現,混合磨玻璃密度,較深的分葉征、血管進入、胸膜牽拉、支氣管擴張僵硬,有強收縮力。考慮浸潤性癌可能性大,而且隨訪有增大,10來年前的沒有影像資料,按描述應該是局部支氣管擴張慢性炎或陳舊性病灶的表現。因實性成分占比明顯,且有強收縮力,可能實性成分是惡性程度較高的實體型亞型,建議盡快手術治療。
臨床決策:
1、左上病灶考慮浸潤性癌,宜盡早手術,可以考慮直接行左上葉切除,也可以先楔形切除取得病理依據后再切肺葉;并清掃淋巴結。
2、右側病灶考慮也是腫瘤范疇的,但密度低,風險小,又不在同一側,建議先隨訪,等有進展時再來考慮干預處理事宜。
最后結果:
手術組經過討論,認為病灶位置相對還是靠邊上,能先楔形切除,術中先楔形切除送快速切片,確定浸潤性癌后再進一步切肺葉比較穩妥。所以我們進胸后先將病灶切除,大體標本如下:
上圖是剖面觀,明顯是惡性的浸潤性癌的樣子,切面灰白,質硬,沒有包膜。
上面是外面觀,局部鼓起來些,質硬。
我們一邊等快速病理結果,一邊行淋巴結清掃與游離肺血管。當時縱隔淋巴結也已經清掃好了,葉裂也基本游離完成,而且也已經游離好上肺靜脈,套好絲線,只等病理科報浸潤性癌,我們就可以斷靜脈了。然后再解剖肺動脈,離斷后游離上葉支氣管離斷就可以了。
結果報告示:微浸潤性腺癌!原手術過程中止,沖洗關胸。
上圖是病理報告。
反思:
這個病例雖然最后仍然是肺癌,但浸潤性腺癌實性占比高,考慮高危亞型的與微浸潤性腺癌,那預后是相差十萬八千里呀!微浸潤性腺癌局部切了,切緣陰性就可以,五年生存率百分之百。回頭我們來看這個病例為什么會誤判,有沒有我們沒有注意到的細節?
1、鄰近胸膜有增厚,病灶與鄰近胸膜間的相連條索過于纖細。這其實與腫瘤的毛刺不太符合;
2、離病灶不遠處有胸膜處鈣化結節,說明左側肺是曾經炎癥過的。主病灶也伴有一定程度的慢性炎的概率就大了些;
3、主病灶實性部分密度感覺過高,收縮力過強。我們再回頭來看它的縱隔窗如下:
病灶中間密度最高處是不是有點像鈣化?
冠狀位縱隔窗確實像有鈣化點
這說明此灶至少部分成分是陳舊性病灶。再加上發現已經10年了,雖然當時沒有影像資料,但此處說明當時也至少是不正常的。
當然這個病灶手術非常正確,也是及時的,好在沒有直接選擇切肺葉,否則就有些可惜了。
感悟:
肺結節性質的判斷,影像的表現非常重要,但病史與鄰近結構組織有無異常也是重要的考慮因素,除了看片子,還是問病史,而且要多思考為什么有這樣的表現,有沒有不能解釋的地方;此外,再一次用事實來說明,肺結節即使影像上是典型的惡性,能取到病理的一定要取得病理依據后再切肺葉,千萬不要直接行肺葉切除,寧愿多花點時間,多花點切割縫合器釘匣也沒關系。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