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如梭、斗轉星移,感覺仿佛只在一瞬間,自己怎么就從滿地玩“翻三角包”的年齡就到了兩鬢斑白,人叫年長大叔的年紀了呢!人的一生,放到歷史的長河中,小到塵埃里,掀不起一點浪花。但在人世間走一遭,對自己最為重要的是父母、配偶及子女。父母給自己生命,沒有他們就沒有自己;配偶給自己家庭,沒有配偶就沒有小家;子女給自己希望與未來,沒有子女便是斷根的浮萍,飄到哪便到哪,當人生走向終結,誰知你曾來過?這其中,父母又是最根本,因為沒有父母便沒有自己,更談何其他?
父母在,你永遠是孩子,他們永遠在牽掛。你走得再遠,回到他們身邊,依然是幼時怕你餓、怕你冷、怕你委曲、怕你累。仍然總是把他們認為最好的給你,不管是一塊肉、還是一方糕點,抑或一句問候的話!我總記得那年夏天,家里第一次買了落地扇,我學校讀書回家,是高中還是大學記不太清了,遠遠看見我回來,母親赤著腳,急匆匆的到客廳里把電扇搬到廚房這邊來,因為回家先入的廚房這側的門,第一時間打開對著我吹。因為那是她認為炎熱夏天最好的事。
還記得我們喜歡吃番薯干,那時候家里還種番薯的,父母洗番薯、煮番薯、切番薯、曬番薯一道道工序下來,一絲不茍。最辛苦的還是晚上再烘番薯,因為只太陽曬的不好吃,不香;烘過才好吃,但晚上要時不時醒來翻動,不然烘過頭或焦了也不好吃。然后裝多點、再多點給我們帶走。
也記得即使到現在的年紀,母親已經80歲了,只要我回家,經常會問要不要蒸肉圓吃、要不要炸油煎馃吃、要不要做湯圓吃(希望帶給我愛人吃,因為之前曾經說過湯溪湯圓好吃;只是后來好像她了不太喜歡吃了)?家里的零食總是問這要不要、那要不要,我說我太胖了,不能多吃,父母總說不胖不胖,沒事沒事,健康就沒事。
父母在,你永遠是游子。讀初中時我就住校,每周回家一次,周末盼我們回家;讀高中時,每月回家一次,月末盼我們回家;讀大學時,每學期回家一次,寒暑假時盼我們回家;工作后,不定期回家,但隨便哪次告訴他們我回家去,電話從離開金華前開始問到哪了,還有多少時間到家。所以在金華工作的26年中,我有時也故意不說要回去,突然出現在他們面前,讓他們高興一下。
其實在這方面來說,我多么希望自己不來杭州,那樣有空時隨時可動身回去吃餐媽媽做的飯,陪他們聊會天,說說家里長短、侃侃工作思想。父母年紀大了,我卻離開他們更遠了,深感愧疚與不安。但省城總覺得機會更多、平臺更好、對自己孩子更有利,又在這種矛盾與自責中還是選擇遠離家鄉做新杭州人。
還好有姐姐、有姐夫他們能陪父母,讓他們不那么孤單。姐姐是我這輩子最該感謝的人,讀高中時花費的錢基本上都是她起早貪黑幫人做工(篾品加工)掙的,她比別人更多付出、更多辛苦。現在我又遠離父母,辛苦姐姐與姐夫照顧年邁的雙親。
父母在,你的人生才有來處。我們走得再遠,為什么過年要回家、為什么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是因為要回到父母身邊,回到小時候的氛圍,離開紛繁復雜的世界,偷得短時的安寧。我們努力工作、學習,生活得更好,才有人看到,才有在意的人會注意并為你高興,也才會讓父母覺得他們的付出沒有白費,自己的子女日子過得比自己這代好,就是他們最大的心愿。
親戚走動少了也會疏、朋友聯絡的少了也會生、同事更是相交泛泛,其實在這世界,時刻關注你的只有父母與配偶,子女往往少些對父母的關注。但配偶離婚的并不罕見、過成一地雞毛的也不鮮見,真正永遠站在你一邊的只有父母!為什么故時就說“百善孝為先”是有道理的,一個不孝順父母的人不可能是個極其善良的人、謙和的人、與人為善的人!總是會自私更多、利益更在意、算計更常見。
父母的人品還深深影響自己的一生,善待祖輩的父母教會子女孝順、與人為善的父母都會子女與別人和睦相處、吃得起虧的父母教會子女不要斤斤計較、大度的父母教會子女豁達。在我的眼中,我的父母兼具以上這些優良的品質,即便他們只是讀過小學,一輩子在農村,但做人做事的道理是一樣的。我只是有些慚愧沒有能學到或者做到與父母一樣,有許多地方與他們相比做得仍十分不夠,所以他們的健康長壽就是我們最大的幸福、最好的做人做事的楷模。
今天,姑輩以及表弟們歡聚一堂,共祝母親80歲生日,有蛋糕、有美酒、也有家鄉湯溪菜,關鍵是女兒、女婿關系很好、外孫很帥氣;還有兒子,有媳婦、有小孫子專程從杭州趕回來陪父母過生日,家和萬事興、其樂融融的一家才是父母最為心安、最得慰藉的事!
今天不寫工作,不話肺結節!今天陪父母過生日,聊聊年過半百的我對于父母的感恩與父子母子關系的感悟。
祝父母健康長壽!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