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患者,這個患者在20年的時候,因為無特殊誘因出現了右臉麻木,去當地醫院檢查后,診斷為“周圍神經炎”。隨后在針灸科進行理療同時輔助湯藥。
治療一段時間后,疑似病情得到控制,癥狀沒有減輕,但也沒有加重。
因為當時是冬天,患者以為是因為天太冷,對神經有刺激,再加上之前也出現過類似情況,因此沒有注意。
大年初三這天,患者突然出現短暫性右耳失聰,隨即耳鳴,聽力下降,還有胸悶,胸憋,惡心等癥狀。
家人立即將老人送進醫院,詳述癥狀后,醫生建議做一個全身PET-CT。等檢查結果出來,所有人都大吃一驚:根本不是什么所謂神經炎,而是鼻咽癌,且已經發生肝轉移、肺轉移、多處淋巴結轉移。
由于發現較晚且轉移部位較多,患者已沒有手術機會,主治醫生安排了放療+靶向治療的方案。
28次放療后,病灶的確縮小了,但是患者的身體狀況也越來越差:頸部、頭面部均出現紅疹,面部黢黑,還有嚴重的口腔潰瘍,無法正常飲食,隔幾天就需要輸一次營養液。
他的西醫主治醫生也很郁悶:病灶是小了,可再這樣下去,人也就沒了。同時建議患者去吃點中藥,提高身體素質。就這樣,這個患者開始吃中藥。
李忠有話說:
其實在臨床中大部分患者的終極目的是:不管用什么手段治,一定要把腫瘤徹底清除掉!但至于自己的身體如何,恢復成什么樣,這不在自己的考慮范圍之內。
這就會造成一種矛盾狀態:化療、放療、靶向治療等治療手段都會殺傷癌細胞,患者為了能徹底殺死癌細胞,各種治療手段輪番上陣,但是這樣一來,又會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對癌細胞的監控能力降低,最終導致復發轉移。一復發轉移,患者就會認為沒有將癌細胞徹底殺死,變本加厲的想要介入其它治療手段……這樣就會陷入一個惡性循環。
在“活的好”和“腫瘤切干凈”這兩者之間,哪個更重要?
放療、化療的確會持續殺死癌細胞,但這些治療手段作用在人體上,治療的首要目的就不是殺死癌細胞這么簡單,否則癌細胞殺完了,人也完了,那我們治療的目的就沒有達到。所以患者本人首先要活得好,其次是活得長,而不是“腫瘤切得干凈”。
身體內的癌細胞能被“徹底消滅”嗎?很難,尤其癌癥患者本身的身體素質就不好,就算我們進行了手術、放化療,但仍不能保證身體里已經沒有癌細胞了,這也是治療癌癥的一個難點。
為什么建議腫瘤患者吃中藥,其一在于能減輕患者的毒副反應,提高免疫力,提高生活質量,讓患者活得好;再有就是增加治療效果,控制癌細胞,讓患者活得長。如果只是活的長,吃吃不下,睡也睡不著,沒精神,患者也不開心,這種毫無生活質量可言的“活得長”相信不是大家想要的。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