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回顧肺癌治療20年發展歷程,從傳統邁向精準,每一次突破都伴隨著艱辛,但探索的腳步從未停下。EGFR靶向治療作為精準治療的開篇,多種新藥新療法層出不窮,已迎來“黃金時代”。然而,EGFR ex20ins作為EGFR第三大突變類型,仍是尚未攻破的無人區。
經過多年探索,EGFR ex20ins 領域終于等到“凜冬散盡,花開春來”。莫博賽替尼的出現,終結了20年的困頓僵局,引領EGFR ex20ins突變NSCLC治療邁向新征程。醫脈通特邀福建省腫瘤醫院林根教授圍繞EGFR ex20ins領域的診療現狀及患者管理進行分享。
專家簡介
林根教授
博士,福建省腫瘤醫院內科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
福建省學術兼職:
-
福建省抗癌協會常務理事
-
福建省抗癌協會腫瘤內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
福建省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青委主委
-
福建省抗癌協會免疫治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國內學術兼職:
-
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肺癌學組委員
-
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青年委員會委員
-
CSCO患者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CSCO免疫治療專家委員會常務委員
-
CSCO神經系統腫瘤專家委員會常務委員
-
CSCO非小細胞肺癌專家委員會委員
-
CSWOG肺癌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
中國抗癌協會青年理事會常務委員
-
中國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委員
主要學術成績:
-
國家自然基金評審專家,JCO審稿專家;
-
主持多項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及省部級課題,以第一和/或通訊作者在AO、JTO、Lung Cancer等發表論文60余篇;獲得第一屆“人民好醫生-金山茶花”肺癌領域杰出貢獻獎
【凜冬】20年困頓戰局亟待突圍,期待領軍者開啟新格局
Q1. 隨著EGFR突變NSCLC治療的發展,更多EGFR突變類型(如EGFR ex20ins等)被人們所關注。能否請您談談,EGFR ex20ins突變這一領域的疾病特點及診療現狀是怎樣的?
林根教授
福建省腫瘤醫院
EGFR ex20ins是EGFR第三大突變類型,約占EGFR突變的12%1。隨著生物標志物不斷更新,人們對EGFR ex20ins罕見突變的重視度逐步提升:NCCN指南中,EGFR ex20ins成為罕見靶點檢測推薦2;ESMO共識同樣也顯示,EGFR ex20ins具有治療相關性,提示了檢測的重要意義3。EGFR ex20ins突變臨床特征與常見EGFR相似,常見于從不吸煙、女性、亞裔、非鱗癌患者。EGFR ex20ins突變異質性高,目前已發現超過100種突變亞型4。既往EGFR ex20ins突變采用PCR檢測,但覆蓋突變亞型數量有限,NGS(二代測序技術)可檢測幾乎所有EGFR ex20ins突變亞型,比PCR更全面,其將成為EGFR ex20ins突變檢測的發展趨勢5。
另外,EGFR ex20ins突變NSCLC患者預后較差,1年無進展生存(PFS)率僅為13%,5年總生存(OS)率僅為8%6,臨床療效有待改善。傳統的化療、EGFR TKI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針對EGFR ex20ins突變NSCLC的療效均不理想,亟待創新的療法改變該類患者的治療版圖7。
【破局】莫博賽替尼獨特結構成就卓越療效,樹立EGFR ex20ins突變NSCLC全新治療標準
Q2. 目前,莫博賽替尼在國內已獲批用于治療含鉑化療期間或之后進展且攜帶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20號外顯子插入突變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適應證。在您看來,莫博賽替尼獲批是出于怎樣的藥物特點?
林根教授
福建省腫瘤醫院
以往EGFR ex20ins突變沒有針對性的靶向藥物,這主要是因為EGFR ex20ins突變體形成的空間位阻導致藥物結合口袋變小,且該突變同野生型EGFR結構高度相似,因此使得傳統EGFR靶向藥物結合受阻,對于研發新藥的選擇性和親和力有非常高的要求8-10。
圖1 EGFR ex20ins突變通過改變C-螺旋的位置激活EGFR
莫博賽替尼的藥物研發采用迭代、結構引導的設計策略,在EGFR TKI的骨架上引入異丙酯基團,有助于其結合EGFR外顯子20插入突變位點,使得針對EGFR ex20ins兼具高度親和、強效抑制和精準選擇的優勢,在癌癥領域精準腫瘤學中成為“卓越典范”5,8-12。
-
高度親和:莫博賽替尼被設計成可與EGFR中的Cys797形成不可逆共價相互作用,結合親合力更高;異丙酯結構可增加對EGFR ex20ins突變的親和力
-
精準選擇:莫博賽替尼中專門設計的異丙酯結構,形成創新獨特的柔性單環核心結構,可與口袋內的“門衛”殘基相互作用,并探測EGFR ex20ins突變和WT EGFR之間細微的構象差異
-
強效抑制:莫博賽替尼的不可逆結合機制抑制EGFR激酶活性效果持久,其N-脫甲基化代謝產物(AP32914和AP32960)對野生型EGFR和EFGR突變的細胞活性與莫博賽替尼相似,有助于加強莫博賽替尼的藥理活性,使抑制作用更強更持久
圖2 莫博賽替尼的結構
在莫博賽替尼的I/II期研究中,全球入組既往接受鉑類治療的EGFR ex20ins突變NSCLC患者達114例。主要終點為ORR(根據獨立評審委員會評估的客觀緩解率),次要終點包括ORR(根據研究者評估)、緩解持續時間(DoR)、PFS、OS、安全性。研究結果顯示:莫博賽替尼改善鉑類經治患者的生存獲益,中位PFS長達7.3個月,中位OS長達20.2個月;根據獨立評審委員會(IRC)評估的ORR為28%,研究者(INV)評估的ORR為35%,中位DoR長達15.8個月;疾病控制率(DCR)高達78%,84%患者實現縮瘤;安全性方面,莫博賽替尼常見的不良事件,如腹瀉、皮疹、甲溝炎等,可控可管理13。
【未來】落實專業化、精細化的管理,讓更多肺癌患者綻放“生命之光”
Q3. 我們了解到,在您團隊的牽頭下,福建省腫瘤醫院開設了肺癌多學科診療聯盟、肺癌罕見靶點診療協作組,為更多患者提供了專業化、精細化的管理。那么,對于EGFR ex20ins突變等靶點的治療,您通常如何結合不同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提供最合適的診療方案?您及您的團隊在這方面做了哪些探索?
林根教授
福建省腫瘤醫院
肺癌靶向治療,講求精準和精細。目前我國治療肺癌的醫師隊伍中,多為綜合性醫院的腫瘤科醫生以及有腫瘤診治經驗的呼吸科醫生,肺癌專科/亞專科醫生相對較少。與肺癌專業醫生相比,很多綜合性醫院的腫瘤科醫生以及呼吸科醫生治療EGFR ex20ins突變NSCLC的難度稍大,這主要是由于知識儲備及獲取的前沿進展較為有限。
因此,若想為患者選擇更優的治療方案,則需要臨床醫生首先做到專業上的“精準”,不僅需要加強團隊的業務學習,同時還要定期關注領域的前沿進展,從而保證能夠將新知識、新動態合理運用至臨床,真正為患者提供精準化、精細化的管理。
EGFR ex20ins NSCLC患者面臨生活質量下降困擾,提高生活質量已成為晚期NSCLC治療目標之一。目前有研究顯示,EGFR ex20ins NSCLC患者經莫博賽替尼治療,不僅實現持久緩解、有效縮瘤及生存突破,其也是首個在EGFR ex20ins突變NSCLC領域進行生活質量數據報道的藥物,莫博賽替尼為患者帶來了臨床意義獲益的生存質量改善,科學管理下有望為患者帶來高質用藥體驗14,15。
另外,EGFR ex20ins突變的亞型眾多,EGFR ex20ins可發生在C-螺旋區和C-螺旋后的環狀結構,既往也被稱作前端插入和后端插入,目前已將環狀結構進一步分為近環區和遠環區。插入突變的發生位置和長度不同,對個性化位點的精細選擇也可能存在差異,這就需要今后進行更多的轉化研究,并不斷積累相關的數據。現階段針對EGFR ex20ins突變耐藥機制的探索仍較為有限,這也是值得進一步探索的方向。
目前,莫博賽替尼以及雙抗類等藥物的相關研究(包括更多聯合療法的探索)仍在開展中,期待更多研究結果的披露。另外,對于驅動基因陽性患者的治療,尤其是少見突變靶點患者的治療,不僅應被醫療中心、醫生和患者所關注,還需要動員全國力量,整合更多資源,建立專病數據庫,從而助推肺癌規范化診療以及相關學科發展。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