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目前癌癥死亡的主要原因,占所有癌癥相關死亡的18%。在我國,有50%的非小細胞肺腺癌存在EGFR基因突變。對于這個基因突變,有多種靶向藥可以使用,其中比較為人所知的是第三代靶向藥奧希替尼。
這款靶向藥獲批一線和二線晚期肺腺癌的適應癥,并且還納入到醫保,無數腫瘤患者受益于這款知名的靶向藥。與第一代和第二代靶向藥相比,奧希替尼具有更好的耐受性。最為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皮疹、腹瀉、惡心、皮膚干燥、甲溝炎和口腔炎。相關研究報道顯示,與奧希替尼相關的肌炎發生率低于1%。但是在一項回顧性研究中,有癥狀的肌炎和無癥狀的血清肌酸激酶升高發生率超過10%。橫紋肌溶解癥(RM)涉及骨骼肌的急性破壞和溶解,導致大量肌肉細胞成分釋放到血液循環中。相應的臨床癥狀包括肌肉疼痛、無力、尿色深及全身乏力、發熱、腹痛、惡心和嘔吐等。如果情況嚴重,會導致急性腎功能衰竭和彌散性血管內凝血。下面我們看一個治療案例,以引起大家的重視。
奧希替尼治療期間肌肉溶解是怎么回事?
這是一名70歲的中國女性病人,因為全身疼痛伴隨肌肉無力就診,有茶色尿兩周時間了。這個患者兩年前被確診為轉移性腺癌,EGFR基因19號外顯子缺失突變,PD-L1表達為5%(弱陽性)。影像學檢查顯示腫瘤轉移至雙側肺門、縱膈淋巴結、右肺和胸膜。
由于沒有手術治療機會,2019年9月,病人使用阿法替尼和貝伐單抗治療,貝伐單抗每三周注射一次。腫瘤病灶縮小達到了部分緩解。但是2020年7月病情進展,血液基因檢測發現EGFR基因的T790M突變,她開始使用第三代靶向藥阿美替尼聯合貝伐單抗治療,治療效果也達到了部分緩解。
不同時間點影像學檢查病灶的變化
2021年6月,患者再次出現了病情進展,但是她拒絕化療,所以開始使用奧希替尼聯合貝伐單抗治療。在最初的治療階段,患者病情穩定,對治療的耐受性良好,但是五個月之后,她出現了全身性疼痛和肌肉無力,在給予羥考酮后沒有改善。兩周后出現了茶色尿液,血清肌酸激酶(CK)和肌紅蛋白(Mb)水平升高,同時伴隨有急性腎功能不全、高尿酸血癥、代謝性酸中毒和電解質紊亂。醫生排除了一些原因,如心肌梗死、中風和聯合用藥。
治療期間的相關指標變化
2021年11月,患者中斷使用奧希替尼,由于她的體力狀態不是很好,因此沒有接受進一步的檢查(如肌肉活檢)。在經過專家聯合會診討論之后,確定為奧希替尼相關的橫紋肌溶解癥。
患者停用奧希替尼之后,經過堿化尿液、補液等操作,她的肌肉疼痛減輕。相關血清CK、Mb指標也下降,腎功能也逐漸改善。
時間軸圖描述了該病例的整個發病過程
討論和啟示
這是肺腺癌患者使用奧希替尼治療首個橫紋肌溶解的報道。盡管奧希替尼治療期間這種情況很少見,但是在臨床中值得引起重視,尤其是接受奧希替尼聯合貝伐單抗治療的患者。如果患者一旦出現肌肉酸痛、肌肉無力和茶色尿液,必須進行血清肌酸激酶(CK)和肌紅蛋白(Mb)的檢查,并及時停用奧希替尼查明原因。
患者在靶向治療期間一直聯合貝伐單抗,這個不知道是起到了好的效果,還是弊大于利。對于這個方面的研究癌度會第一時間為大家報道,也歡迎大家關注癌度和全球臨床試驗小程序了解所有臨床試驗項目。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