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酥
【品種來源】蟾酥科動物中華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近緣科蟾蜍的耳后腺及皮膚腺分泌的白色漿液,經采集加工而成。主產于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等地,全國大部地區均有。于夏、秋季捕捉蟾蜍后,洗凈體表,晾干,擠取或刮取耳后腺及皮膚腺的白色漿液(盛于潔凈瓷皿或玻璃皿內,切忌鐵器),加工,干燥,即成。
【別名】蛤蟆酥、蛤蟆漿、蟾蜍眉酥等。
【性味】味辛,性溫,有毒。
【歸經】入心、肝、胃經。
【功效】解毒辟穢,消腫止痛,抗癌抑癌。用于皮膚癌、肝癌、胃癌、食管癌、肺癌、腸癌、宮頸癌、白血病等多種惡性腫瘤的治療。此外,本品是歷代中醫外科治療疔毒的要藥。
【現代研究】本品主要含多種強心甾體化合物,即蟾蜍毒素,此外尚含有多糖類、有機酸、氨基酸、肽類、腎上腺素等物質。臨床應用研究證實,本品對皮膚癌尤其是基底細胞癌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對食管癌、肝癌、胃癌、肺癌、扁桃體癌、宮頸癌等亦均有一定的療效。此外,本品還有強心,抗休克、抗炎等作用。
【日常應用】本品抗癌,日常應用多制成丸劑、片劑等內服,或制成軟膏外用,以及提取后制成注射液注射。
- 散劑
蟾酥開關散:蟾酥粉、煅硼、生牙硝、冰片。共研細末,拌勻備用。每2小時服1克。適用于食管癌食管梗阻。
- 外用
蟾酥克癌軟膏:蟾酥,研細,放入30毫升生理鹽水中,浸泡10—48小時后,至蟾酥成糊狀,再加入外用的磺胺軟膏拌勻,制成10%或20%的蟾酥軟膏。治療時,無用75%的乙醇在癌腫周圍消毒,再用無菌生理鹽水清潔表面,然后將蟾酥軟膏均勻地涂敷在癌腫患處,包括腫瘤周圍部分正常組織。1一3日涂敷1次。適用于皮膚癌。
【使用注意】孕婦及患胃潰瘍、胃炎、心血管疾病者慎用。
【按語】蟾酥屬以毒攻毒類抗癌中藥。常用治療皮膚癌、肝癌、乳腺癌、胃癌、食管癌、白血病等多種惡性腫瘤,有不同程度的療效。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